今日做下摘抄:
一个北大爸爸对孩子成长的规划 :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要想真正帮助或指导孩子,就必须要先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兴趣爱好、未来职业方向。如果真的不是很明确,应该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弄清目标和方向。我本人是农村的,我们那个年代,考大学时完全不知道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家长也不懂,填报志愿时全凭个人对专业的字面理解,等真正入学读书了,才知道和自己理解的相差甚远。现在如果还是这种状态,那就不行了,家长们应该抓紧补课,提高自身素养。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即使达不到这么高的要求,至少也要关注孩子发展阶段和成长状态,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对孩子还是比较用心的,孩子一举一动表达的含义,基本能领会和理解;对孩子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学习什么专业也是比较明确的。当时孩子的情况是:明确认识到个人理科略强而人文社科略有欠缺,想在大学里多接受些人文社科类课程教育,想成为通识型人才。这样的话,如能进入顶尖大学,可在理工方向深造;如进入非学术性、非顶尖学校,则可从事财经类方向。结合孩子的职业方向,确定目标高校时主要考虑的原则是“冲什么、保什么,最坏情况时用什么托底”。确定了目标学校,也知道了实现目标的多种途径,接下来就是精心准备和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