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从地铁站到公司的20分钟路程,我都要要听小宇宙,但每次在听之前我都是抗拒的,因为我觉得博客里面的嘉宾都距离我太原,他们都很高大上,但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在工厂上班,玻璃制造企业,作为一个最底层员工,做着最底层的工作。但是每次听完后,我都有收获,所以每天上班路上都重复着那个情绪:纠结难受,带起耳机,听了满意,的过程。每一次听我都有感悟,但是当坐在座位上忙碌其他事情后,哪些感悟就变得飘渺了,尽管我在手机上记录了关键字,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已经忘记了我当时想要表达的东西,所以,以后尽量每天都写。
今天听小宇宙的关键词汇:
1.思考即写作,写作即思考。我们把写作想成了出书,想成了专业的作家才能完成的事情,但其实不是,只要会思考的人,都可以写作。写作的定义是:指利用文字符号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所以不是为了出书,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如果想清楚了,就可以写下来。它可以表达思想感情,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我们很小就学会了写日记,写自己高兴或者不高兴,今天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然,这是反应客观事物,还有一个反应客观事物,就是把自己学的技能记录下来,比如我想学ps、excel、CPA,可以每天都记录这些学到的东西,遇到的问题,当时的处理方法。当然,这个又有一个专业术语交”复盘“,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不喜欢复盘,复盘的好处和方法可以出一本书,但是还是大多数包括我自己不想做的原因,底层原因是复盘,就像在自我否定或者内疚或者后悔的心理,这种心情是每个人都不喜欢的,但是如果换个想法,复盘的目的是我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后悔、内疚这些都没用,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所以我要增加自己复盘的频率,也许不叫复盘,叫写作。
2.注意力不等于时间。时间管理时间管理叫了太多次,这个感念根深蒂固了,所有大家都认为是时间管理,但其实真正要管理的是我们的注意力。注意力很宝贵,而不是时间很宝贵。昨天我被安排去守着仓库了,我的时间花在了仓库大门口,但是我的注意力呢,在手机上看书,我没觉得我的时间被浪费了。前两天我因为绩效的事情心情很不好,满脑子都是领导对我不满意,我委屈的想法。虽然我在电脑面前工作、在看书,但我的注意力不在上面,在比如我在上班时间写的这篇文字,在脑袋想的时候时刻也要将我的注意力关注到我的领导,是不是发了新消息给我了,又给我安排了其他工作等等。总而言之,注意注意力集中在哪里,才是真正有进步的地方,管理好注意力,不被周围的人和事分散,专注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才是真正重要的。其实这个概念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比如看到小孩一个人在玩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她,那个时候正是在锻炼注意力的时候。但我们经常接触的概念,真正让我留意到是在最近看的书里李笑来的《财务自由之路》的书中,其实很久以前我就听过,但是我将它当着鸡汤,但其实真正接触后才知道不是。所有任何事物都有两个定义,一个是自己脑海中的,另一个是真实的。包括别人给你说的,一个是别人口中的样子,另一个是真实的样子,比如我们融资给别人介绍我们公司的情况也是这样的。所以对别人说的话,我们不能全信,要多方求证。看,对别人说的话不能全信,这句话很久就听过,原因是别人可能骗你,但更深层的逻辑是事物有两面性,听到的和真实的不一定一样,当说别人可能骗你,是把别人想的太坏,也把自己想的太笨,但如果说事物有两面性,这样中性的表达,你就更倾向于去思考,去判别了。
3.扩大视野。同样是老生常谈的词汇了,之所以对我有感悟,是因为我感觉随着自己年纪的增大,我在缩小自己的视野,而不是扩大视野。视野,不仅仅是所见所闻,还有多元化的能力。过去,我们说专家,就是在某个专业很厉害的人,那样的人才是真正过大视野的践行者。他能不断进步,借助各种工具,反而我这样的凡人,一直只想着要增加财务知识,考一个CPA,但其实未来,要求我们要多元化,就是除了CPA,要有法律知识、要会excel,要回ps、ppt这些,不一定要很精通,但是要懂点皮毛,对于自己不懂的,还有去学。对于通识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也要不断精进。不要抬杠,不是要逼死自己,是想让自己变得更好而已。将注意力用在这些地方,就是每天都在进步一点。训练马夫当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