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感

      “我读过好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初次读到这句话的是十年前,当时还颇为赞同,诸如此类的话还有“我走了很多路,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现在想想讲这句话的人要么没有读很多书,抑或说你没有读很多有用的书,要么你只是仅仅的在读书。

      这几年间,陆陆续续读了很多书,包括小说、传记、历史、哲思、时间管理类等等,刚开始的时候完全是读过就完,只是被书中的情节以及某些能产生共鸣的词句吸引,但记忆不会保存太久,度过就忘,也在“我读过好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疑惑中苦闷许久,只是读书依然是习惯,一边读一边纠结。

      发生改变是读到毛姆的《刀锋》,特别喜爱的一本书,喜爱到读了三四遍,每一遍读的时候都会摘写喜欢的词句,都会写读后感想,直至到这本书我才切身体会到输入-输出-转化的意义,以前也在各大平台看到读书要讲究输出,那时不以为然,固执的认为只是兴趣使然,何必如此程序化。所以你为何读了好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仅仅是读了,就像看热闹一般,没有输出,没有转化为你自己的东西。之前在某篇文章中看到一个对读书很好的比喻:我为什么要读书啊,它就像你吃饭一样,饭菜转化为你的营养,化为你的骨血。但是也有不一样,读书需要经历你自我主动的输入-输出-转化。

      读时间管理工具类的书籍,你需要按照书上说的点一一去实践,自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你,但不去实践,甄别不了书本的实用性,同时也了解不了自己;读小说类的书籍,自然是要带入某个角色去体味下里面的人生,人生须臾数年,不可能将不同的人生都体会一遍来成长,我们可以在书中的世界中去体会下暂时属于自己的人生,用以纠偏自己的路,这也是意义;读哲思、心理类书籍更要不断的输出,了解我们是怎么来的,又将如何离去,我们有时间读书真的不是为了了解大千世界,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

      很多人都只是做了大量的输入,没有到输出-转化,就草草的合上了书本。坚持做输出-转化,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它真的会转化为你的骨血。目前我用的输出-转化模式有三种:一是读书笔记,这是最简单直观的方法,过一段时间后我会重新阅读自己的笔记,会发现当时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依然不同;二是讲给别人听,把你的输入输出给其他需要的人,知识分享其实是一件愉悦的事;三是模仿,这是我惯用的手法,我会模仿小说中人物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乃至说话语气及生活小习惯,这也是养成好习惯的一种学习方式;四是针对时间管理类书籍,不管怎样,先做到只管去做,先开始再评估适用性,因为许多事情都完结于第零步。

      我读了好多书,期盼去过不同的人生。不苛求过好这一生,一生的精彩怎么能用简单的“过好”与“过不好”草草界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风雨故人来》买来之后一直放在办公室的柜子里,也曾两三次打开,但是第一篇都没有看完,始终看不进去,都是讲读书重要性...
    阿_方阅读 3,541评论 1 1
  • 文|木君 今天晚上,是我的读书引路人郭去疾老师讲”浮躁年代,如何高效读书?如何一起读书?” 说起读书这个话题,就想...
    时光分拣机阅读 2,999评论 3 6
  • 我感到很惭愧,我曾经以为我读了足够多的书,现在才发现,我所读的书在这茫茫书海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马哲老师说人要有...
    安夏clam阅读 34评论 0 1
  •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周末晨起,突感异样,头昏脑涨,有气无力,午后游泳,病情加重,夜卧书房,闲读经典,病榻随笔,读书...
    独行侠者阅读 4,042评论 2 7
  • 闲暇时光,我比较安静。一半先天基因如此,一半后天顺其自然。安静的时候,常想看些书,若要究其根本,也说不清是...
    摘海填星阅读 3,359评论 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