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开会,我和同校的张老师坐在一起,问他监考改卷怎么没参加。他说带着母亲去郑州看看,张老师还说母亲还想看看黄河,但车子开不到黄河边。母亲下了车走不了,他又背不动母亲。我问张老师老妈妈得的什么病?张老师说是肺上的病,而且很厉害,没办法治疗了。我说组织单位同事去看看老妈妈,张老师不想让他母亲知道病了,张老师不让单位同事去探望他母亲。
张老师还说他的母亲还想上首都北京看看,但病情严重做不了火车,他也没让他的母亲去北京。
我听到张老师说他母亲想去北京看看,我心里一颤,想起我的父母前一段时间也想到北京看看,但最终没能遂愿。嫂子和侄子他们几个带着我父母到开封看了一圈,第二天就回来了。我当时向家人承诺的带父母到北京看看,我却没做到。我心里一直内疚。现在又听到张老师的母亲也想到北京看看,我的心更是有一种紧迫感,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带着父母到北京看看。
张老师的母亲和我母亲同岁,今年八十岁的高龄。我母亲还能走得动,还时时惦记着我,想着我的穿衣吃饭,还有我在外过的好不好。我是母亲最小的儿子,我在母亲面前永远是孩子。每次回家,母亲都会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让我吃,或许母亲拿出的东西我们不稀罕,或许经常吃到。但在母亲眼里这就是好东西让自己的孩子吃,她很高兴,觉得幸福。
张老师的母亲也可能意识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总想把可能压在心里一辈子的愿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实现。其实很简单,就是走出家门到自己想看看的地方看看。父母年轻那会操持整个的家,孩子操大了,都娶妻生子,还有的都在外工作。操劳一生的家空落落的,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我们要尽孝,真的要趁早。父母生养我们长到不容易。
我每次头一天打电话说要回家,第二天年迈的双亲都会老早站在村口公路上等着,翘首遥望一辆辆飞驰的汽车,看看他们的孩子坐在哪辆车上。
村口柳树上的枝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父母也渐渐的老了,不知不觉中陪伴我们长大的双亲真的年老体衰了。我们要好好看看自己的父母,好好地看看,他们满头的白发,苍老的容颜。
回家拉拉父母的手吧,抱抱自己的父母吧。你那年的远离父母千万般的不舍,当哪一天父母永远的离我们而去,我们会心疼、泪流。
生老病死谁也躲不过,但我们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善待他们,是每一位做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妈妈笑,让爸爸喜,你会活着欣慰。
我现在想想上一周日没回家看我的父母,心里真的惭愧。我的母亲喜欢吃饺子,现在这天也冷了,割点肉剁成饺子馅包回家,一起和父母坐在一起包饺子,再炒几个菜,陪父母吃顿饭。结果我和几个老师跑出去玩去了,把自己回家陪父母的计划取消了,想想好内疚。毕竟父母年龄大了,我们能陪伴她们的日子,真的不能迁就,等待,一定要趁早。
这周日一定回家陪父母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