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追求改变却效果不大,或许你应该想想,“改变本身”有没有什么问题?
追求改变的初衷是对的,但要是我们不知道改变的方向,只是盲目地追求改变时,“追求改变”这个行为就会成为了你的心理舒适区,变成我们逃避真正改变的借口。
改变会让你变好,成为你自我发展的动力,也能让你陷入重复、无效的焦虑与恐惧之中。
改变共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是作为内容上的改变;一个是应对方式的改变。
内容上的改变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应对方式”错了,所以我们无法实现真正的改变。
《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一书中,提出了“第一序列改变”和“第二序列改变”两个术语:
一个做噩梦的人,在梦里可以做许多事——跑、躲、打、喊、跳下悬崖,等等——但不论他怎么变换这些行为,都无法停止噩梦。我们将这种改变称为第一序改变。
跳出梦境的唯一方法,涉及一个由梦到醒的变化。显然,苏醒不再是梦的一部分,而是转到完全不同状态的一个改变。这一种改变,我们称之为第二序改变。
我们做不到真正的改变,是因为我们总在噩梦内行动,没有跳出梦境,清醒地做出努力。
我想要改变拖延的现状,于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晓以利弊,说服自己,有用吗?效果不大,之后大概率我们还是会拖延。
朋友在跟我抱怨的时候,常常会带有自责地说:
我自控力不够;
我执行力不好;
我意志力太薄弱了。
然后去找资料、看书、刷知乎,想着,我只要把这些力力力力力力提高了,我就能成为我想成为的人了。
真的是这样吗?那为什么已经这样做了的你还是没有很大的改变呢?有一句话叫“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知道”、“懂得”还是停留在第一序列的改变。
系统之内可以发生许多第一序列改变的现象,但因为其结构维持不变,所以产生不了第二序列改变。
如果想要做出改变,就必须在稳定的生态中,加入一个变量。
如果你时常感到焦虑,第一序列改变就是:你安慰自己,没关系,但焦虑并没有得到解决;第二序列改变才是去跑步、冥想,吃好睡好,这些都可以改变你原来的结构,从根本上缓解你的焦虑。
我发现我们很喜欢用一些抽象的概念,给自己贴上标签,把问题简化,掩盖了真正的问题。
标签是抽象的啊,问题才是具体的。
无论你在假大空的层面上分析多少,在具体的问题上,往往都没有多大用。因为你还是重复着原来的模式,继续在噩梦中挣扎。
我们的生活,就是要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当我们在做某件事遇到困难的时候,请认真梳理整个事情的过程,需要哪些具体的工作,找出真正出问题的那一环节。
只要找到真正的问题,才能称得上第二序列改变。
真正的改变,唯一且有用的,是具体行动的改变。
不要着眼于抽象的概念,而是关注具体的问题,这就是第一序列改变与第二序列改变的分水岭。
你要做的,不是“努力”“自律”,而是抛开这些抽象的名词,想清楚自己真正要解决的具体的问题是什么,每一个具体的问题,需要采用怎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