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已做原创维权声明,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布衣都督,欢迎加入本人简书新开专题“读与思”)
募兵圈养 弱国无军
宋朝的兵役采用“募兵制”,专人专战。并且宋代军人没有退役之说,一直养到六十岁,给予待遇也不错。但国家重文轻武,在政治上裁抑军人,史为“黥面配军”。
垮台的原因
养而不用。太宗两战皆败于辽之后,宋代就陷入养兵却不敢打仗、不能打仗而又不得不养兵的怪圈。并且宋朝在政治上以文抑武,在经济上又不得不优待军士,例如当时一个困在京城的节度一个冬天薪炭就要几百斤。
有进无出。宋朝因惧怕“兵散绿林”、“久戍骄惰”,因而不让军士退伍,实行禁军“分番轮戍”,从而军士越养越多,精神越来越疲,军费也越用越多。
制不因势。募兵制度适于刻意训练,专人专战,但与长期的防守政策相配合,则造成行伍冗赘、兵卒骄惰。再加上荆公“保马”制,明明温湿农田养不了战马,却强行推行,导致“户有保马,马毙户消”。
启 示
募兵可以集约人力,短期产生较强的战斗力,它包含了一定的军人职业化的意味。但募兵必须得有适宜的配套政策在外围进行补充。
建得要好。军备必须与时俱进,建军思想的创新更是一刻都不能停。军略必须依据国策,国策必须依据实际,否则就会重蹈宋之覆辙。我国采用积极防御型的国防策略,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大背景下很多人对于近期军费激增有杂音,臆断“国之将战”、“国强而霸”。实际上,强国必需先强军,大国将强未强、富而不强之际恰似“俎上鱼肉”,军备不强,只能做千年老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经把军费“隐型化”,转移到民用领域中,加速军民融合,寓军于民、藏技于民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流行做法。
养得要均。宋朝军队分为“禁”“厢”两军,禁军是上阵杀敌的主力,而厢军并不打仗,只是地方杂役。禁军本遴选自厢军,但两者待遇相差极大,这就埋下了地方无守军的恶果。鉴古知今,我们的资源实惠应该进一步向一线、向基层、向艰苦地区倾斜,并且进一步打破各单位的壁垒,以此消除部分利益集团的生存土壤,同时在适当岗位实现双向交流,比如在《兄弟连》中E连连长库伯,最后去当了伞兵教员,而实际上美军的军校教员,也确实是从部队选拔出的,一段时间任教后又回到部队。这样有利于人才历练和激发活力。
出路要活。职业军人只是有长期在部队任职的发展渠道,并不是如宋朝一样“终身包养”。退役军人安置得好不好,方式活不活,管不管用,影响到军队稳定和未来发展。就目前军人的“出路”问题,国家的帮扶力度已经比较大了,但更要合理分配,合理二字很重要。军人职业属于“二级职业”,绝大部分专业不具有社会功能,退役军人常常学无所用,并且年龄等有后发劣势,这个和整个的社会环境,以及军人的服役经历有很大关系。可以区分通用型人才和军事类专用型人才进行安置,多元化调配安置方式,并且帮扶力度向专用型退役官兵倾斜;同时适当考虑社会保障领域的“特权性”安置,比如美军的退伍军人和家属就终身享受国家医疗补贴,类似这类“特权”在社会中往往比金钱更有吸引力,因为老百姓都会看得到,显得更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