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趣的生命扑面而来
这一章也是对我们思维指导行动的局限性论述。从我们言语中的感兴趣与否开始,剖析我们的心理和思维模式。
我自己的章节总结如下:
对“新事物”没兴趣的人,往往不愿意去投入时间和精力,因为他们觉得没必要。没有十足的压力是不能让他们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即使走出也是有种被迫营业的感觉,这并不能让他们投入,不能让他们快乐,因为这不是他们想要的,也不是他们选择的。而对“新事物”感兴趣的人,他们会主动去探寻,即使没有成功,他们也会收获满满,可能是学习工作驱动他们不得已往外走,可能是好奇心带着行动去探索新世界。他们主动投入,不是沾沾水面就飞走的蜻蜓,而是会从海里抓起一条鱼的海鸥。尽管不是原来看上的鱼,但也是一番收获。
我的感悟:
我们会对某些事物感兴趣,是因为我们感觉能从中得到快乐。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刚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我们已经长久地形成对于这些兴趣的思维模式。“没兴趣的人”会认为:我不行的、反正我也不出众、别整那些浪费时间的、又没啥用……“感兴趣的人”则会是:真有意思、我想了解、试试看又不会怎么样、虽然没成功但我有收获……
这样的思维模式会渐渐地根深蒂固,深入到我们的一言一行。“没兴趣的人”慢慢的对世界没有了好奇心,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每天的工作生活,庸庸碌碌地呆在自己的安全区,连带着心态也是浮躁且畏首畏尾。“感兴趣的人”慢慢地将自己的兴趣版图扩张,每一天都是新一天,每一次都会有收获,积极向上,投入且快乐。
但是其实“没兴趣的人”也是有兴趣的,唯一的区别在于“投入”。你是否也有着对自己的思维局限:别试,万一失败了呢,多丢人,还是安安分分地安静地待着吧! 真的去试了之后,即使没有成功,你也会有别样的收获。但是这一切的收获的前提是你需要去“投入”。
投入在书中也叫做冒险。就像那一节“无趣之人往往是无胆之人”。
我们害怕付出了却得不到回应,不敢去冒险,不愿去投入。在书中有举这样的例子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上网呢?
——在这个鬼大学,除了上网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听说你挺喜欢读书的,为什么不去读读书呢?
——因为……因为图书馆太远了,不方便。
——我听说网吧好像比图书馆远一点点哦。
——哦,是……其实我也不是那么喜欢读书的。
——那你还有什么兴趣呢?
——我比较喜欢街舞。
当然街舞也因每天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的借口而被“不感兴趣”了,尽管他每天花在上网的时间比学街舞所需要的更多。
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其实我们更多是对自己的一种不信任,觉得我即使投入时间也得不到好的结果,所以我才不要投入,那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久而久之,当自己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开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就会说:你不行的,别浪费这个时间了。然后你害怕去冒险,不去投入没有回报,最后表达为“这有什么?太无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