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对儿女的爱,是没有办法用尺子衡量的,它比山更高,它比海更深,它比山泉更纯净。
虽然,我基本上每天都会跟母亲打电话,但从未说过“母亲节快乐,母亲我爱你”之类的语言。
今天,这些话依然不会说出口,在这里写下这些文字,只愿母亲晚年平平安安。
一、母亲的针线箩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我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就是30年前的妈妈的针线箩和那台缝纫机。
还记得妈妈说,那个针线箩筐是她的陪嫁。
出嫁之后,那箩筐陪了妈妈40年。
它承载了妈妈对我们的爱和生活的艰难。
一年就买一套两套衣服,这些衣服不久被磨破了。
夜晚,马灯下,妈妈坐在火塘边,一边帮我们姐妹缝补衣服,一边给我们讲那些妖魔鬼怪的故事。
她为我们做布鞋,中指上留下的老茧,到现在从未忘记。
二、母亲的辛劳
《诗经·邶风·凯风》(节选)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译文:飘飘和风从南方吹来,吹拂酸枣小树。树心又细,它太娇嫩,母亲实在很辛勤。飘飘和风自南方吹来,吹拂酸枣粗枝条。母亲明理有美德,我不成器难回报。
我的故事:
母亲一辈子一直很辛劳。
那些年,因为父亲在外工作,家里只有爷爷和母亲。他们俩承担了所有的农活。
吃白米饭很快乐,可不曾想那是母亲日晒雨淋得来的。
吃猪肉很幸福,不知母亲当时把猪食瓢把都磨细了。
野生核桃油的味道很美,那是母亲天还不亮就出发换来的。
鸡枞的香味在唇齿间徘徊,那也少不了母亲的披星戴月的奔忙。
身上衣服很合身,那是母亲一针一线手工做的。
书包很有特色,那是母亲用缝衣服剩下的边角料拼出来的。
......
当时曾想,一定要努力读书,给母亲更好的生活。
可现在我工作了,并没有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歉疚给不了她更好的生活。
60多岁了,依然在炎炎烈日下采摘普洱茶。
依然还要喂养家中的肥猪。
依然还在喂着几十只土鸡。
三、母亲让我成长
《思母》
唐·与恭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译文: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我的故事:
其实,从我读小学开始,就和母亲分开了。
那时候,父亲在小学教书,离家有几公里,到了读书的年纪,我和爸爸到了别的村小去读书,6岁半,开始了母女分离。
10岁,父亲调到镇上做了公务员,离家就更远了。那时候父亲经常下乡,10岁的我带着8岁的弟弟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活。
饭要自己做,衣服自己洗,母亲后来说,她经常想着我们两个孩子每天这么过的,就哭了。
可是觉得孩子总要长大的。
其实,我很感谢那些时光,是那段日子给了我很强的自理能力。
现在,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也能应付。是那些吃苦的日子让我成长。
16岁,我考到了市里的学校读中专,真正开始了半年见一次面的日子。
母亲说:那些日子,总是让她牵肠挂肚。
19岁,我本来可以直接保送省师范大学,但阴差阳错,我只能读师专,但当我想要放弃了,是母亲给了我力量。
她说:“既然有机会,怎么能不读呢?”
3年后,我被保送师范大学,我们家亲戚很多都说:“姑娘家,有个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读那么多书。”
这时候,连父亲都动摇了。
是母亲的坚持圆了我读本科的梦想。
找工作,离家400公里,母亲以为离家太远,哭了很多遍。
2008年,我生孩子,晕车的母亲来了,来了在床上睡了一天时间都没有恢复。
我生二宝的2017年,眼泪流的比当时生孩子的血还多。
今年,第一次写下这些关于母亲的文字,愿她安康。
更希望自己做个优秀的母亲,给儿女更好的生命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