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对父母都会想给到自己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生活环境。大部分的父母现在都陷入了鸡娃焦虑情绪,所谓的鸡娃是指“给娃打鸡血”。为了考试拿到高分,父母不惜任何代价都要送孩子去这样那样的补习班。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花大价钱购买好学校附近的学区房。结果呢?当然还是几多欢喜几多愁。那么,那些别人家的学霸都有哪些特质呢?《魔鬼经济学》这本书里给出了一份答案。
20世纪90年代,美国教育部发动了一期名为“儿童早期纵向研究”,简称ECLS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统计全美近两万名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的学习进步水平。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学习成绩之外,ECLS还收集了所有相关统计数据:种族,性别,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水平等等。
ECLS收集了如下问题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1.学生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
2.学生的家庭非常和睦。
3.学生的父母最近刚刚搬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
4.学生的父母有着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5.学生的母亲是在30岁(或者30岁之后)生下第一个孩子的。
6.学生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到上幼儿园期间没有工作。
7.学生出生时体重较轻。
8.学生参加了儿童发展起步计划。
9.学生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10.学生是领养的
11.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12.学生的父母参加PTA
13.学生经常看电视
14.学生家里有很多藏书
15.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16.学生的家长在家说英语
通过ELCS的回归分析,发现下面8个因素是与学生的成绩高度相关。
1.学生的父母受过良好教育
2.学生的父母有着很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3.学生的母亲是在30岁(或者30岁之后)生下第一个孩子的。
4.学生出生时体重较轻。(负相关)
5.学生的家长在家说英语
6.学生是领养的(负相关)
7.学生的父母参加PTA。(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PTA,中文翻译为家长教师协会),致力于家长和教师共同携手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
8.学生家里有很多藏书
另外8个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因素:
1.学生的家庭非常和睦。
2.学生的父母最近刚刚搬到一个比较好的社区。
3.学生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到上幼儿园期间没有工作。
4.学生参加了儿童发展起步计划。
5.学生的父母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6.学生经常被打屁股
7.学生经常看电视
8.学生的父母几乎每天都给孩子读书
从这个统计结果可以看到,父母本身是怎样的人比父母为培养孩子的行为重要很多。所以,那些鸡娃策略会有点偏激了。可能,作为家长,更重要的是怎样提高自身的水平,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