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时,我总爱趴在老家的窗台上,看祖父用布满老茧的手侍弄那盆文竹。他的指尖划过叶片,像抚摸着一段珍贵的时光,而我心中的自豪,也在这静谧的场景里,渐渐清晰起来。
自豪,不是站在领奖台上接受万众瞩目的张扬,而是藏在平凡日子里的微光。记得初中时,我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朗诵比赛。站在后台,手心沁出的汗浸湿了稿件,双腿像灌了铅般沉重。当听到主持人念到我的名字,我深吸一口气,一步步走向舞台中央。聚光灯下,我看到台下母亲眼中的期待,她悄悄比出一个“加油”的手势。那一瞬间,我忽然不再紧张,因为我知道,此刻的我,不仅是为自己而战,更是为那些默默支持我的人。当最后一个字音落下,掌声雷动,我望着母亲泛红的眼眶,心中涌起的不是骄傲,而是一种踏实的自豪——我没有辜负那些信任的目光。
自豪,是在挫折中重新站起的勇气。高二的那次物理考试,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鲜红的分数像一把利刃,刺得我抬不起头。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见任何人。父亲没有责备我,只是默默拿来一张纸,写下他年轻时的故事:他曾在创业初期被骗走所有积蓄,一度想放弃,但看着年幼的我,他咬着牙重新开始,从摆地摊做起,一点点撑起这个家。“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爬起来的底气。”父亲的话让我猛然醒悟。后来的日子里,我每天泡在实验室,对着一道道难题反复琢磨,笔记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当下次考试我重新夺回班级第一时,我没有欢呼,只是轻轻抚摸着笔记本上的字迹,心中的自豪,是对自己不放弃的肯定。
自豪,更是对家国情怀的深深认同。去年暑假,我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在“复兴之路”展厅里,从鸦片战争时期的破旧炮舰,到新中国成立时的五星红旗,再到如今的“天宫”空间站模型,一幅幅画面在我眼前展开。当看到“两弹一星”元勋们的照片时,我驻足良久。他们隐姓埋名,在戈壁滩上挥洒青春,用算盘计算数据,却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奇迹。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自豪不仅是为个人的成长,更是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这个国家的坚韧与奋进。就像祖父侍弄的文竹,即便在贫瘠的土壤里,也能顽强生长,终成一片绿意。
如今,我常常在夜深人静时思考,自豪究竟是什么。它不是虚无的炫耀,而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国的一份责任与担当。是母亲眼角的泪光,是父亲坚定的眼神,是先辈们无私的奉献,更是我自己在成长路上,一步步留下的坚实脚印。
窗外的文竹又抽出了新芽,祖父的笑容在灯光下格外温暖。我知道,这份藏在心底的自豪,会像文竹的根须一样,深深扎进土壤,支撑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不负时光,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