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是一个与陆地隔绝的、四面环海的小岛。早期出岛都要到达县城坐小巴车,然后再到出岛的码头,由轮渡运载小巴车到达对岸,再由小巴车晃晃悠悠地继续前行。有说法,一年365天有300天有七级以上的大风。
上大学期间,出发去学校的时候,如果风浪过大都可能拉回县城,隔天再出发。而寒暑假回家的时候,家人都要关注天气预报,如果风高浪急,就只能在车上待上一天半天的,直到风浪稍歇。
夏季的大多数时候风是讨人欢喜的。烈日灼烧着大地,黄狗趴在地上吐着舌头,小孩光着上身躺在竹制的躺椅上摇晃,偶尔手上还捧着一本书或杂志。这时候一股清风吹过,带走热气,留下凉爽。有时候被这风薰得不知不觉睡了过去,醒来伸个懒腰,亦是一大快事。
当雨和台风一起到访的时候可不美好。由于我们是木制的窗檩,屋顶铺瓦,瓦上压石的建筑风格,因此需要全家出动来堵缝隙,用厚重的东西抵住窗户、门等透风的一切。如果有人在外行走也要小心屋顶上的刺客———掉落的瓦片和石块等。风雨停歇之后,路上经常看到被刮歪的树,更有被倒拔的树,吹歪的电线。
台风刚开始只是吹起几片树叶,树叶打旋着落地,让人觉得不过如此。很快,台风就露出其狰狞可怕的一面,飞沙走石,风中带着海水的咸涩的味道,展示着大自然的威力。住在石头房子内,虽然堵住了门窗,风的声音还是无孔不入、四面八方、魔音灌脑地钻进你的耳朵。时高时低、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的声音是夜晚最好的催眠曲,抚慰着海岛人们入眠。后来才知道风声、雨声都是自然界的白噪音。
后面,等我大学毕业一些年头后,跨海大桥也修了起来,天堑变通途,去省城坐火车也便捷很多。再后来,房地产在海岛大兴土木,也盖起了钢筋水泥的房子,再也不会有被风吹走屋顶之虞。旅游业也发展起来,每年旅游旺季,环城路上常常被堵着水泄不通。风车田也建立起来,在旋转的风车田拍照打卡也是一大特色。
也有很多游客来到海岛,住着靠近蔚蓝海边的酒店,早晨起来看看日出,听风吹动海浪一波一波的;傍晚漫步沙滩,沐浴海风,欣赏火烧云般的天空,伴着夕阳的身影越拉越长;夜晚,也许还可以枕着风声入眠。
伴随着物质丰富,用心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生命变得更加鲜活起来,也是应有之意。故乡的风吹过我的童年,吹进我的记忆,也将一直吹到未来。
最后欢迎所有游客朋友来我的家乡,欣赏蔚蓝的大海,漫步细腻的沙滩,且听风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