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躯体中,
他们说,有着一个灵魂,
那个灵魂就是你。
不过,你我总是在彼此之中,
这一点,
倒是从来没有人想过。
看任何一个关于人的问题,都试着把这个问题,放到关系的框架里去思考:这个人这样做,是在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
关系就是一切!
01 性格是你的内在关系模式:性格,在关系中形成、展现、改变。一个人在新的关系中,总是寻求将他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这个新的关系中,想把它变成符合他内在关系模式的关系。性格,在关系中疗愈。
02 认识关系奥秘的第三只眼睛:一个人当下的关系模式,是他内在的关系模式和童年的关系模式的再现。而且,这份再现,常常有精准的对应。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命运原型。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开始有了一定的自由。
03 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在不破坏我们自恋的情形下,和我们构建了基本平等的关系,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最舒服的关系。
04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希望有一双爱的眼睛,能看到我的一举一动。我的感受,必须经由“你”的看见,才开始存在。当从来没有被看见时,你的一些感受,就像不存在一样。
05 你真能保守住一个秘密吗?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放到关系中去理解。因为望被看见,所以彻底保守秘密,成了一件非常艰难的事。
06 心灵感应与深度同频:当你有意识地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并给予回应,对方也会觉得,我被看见了。感受到对方的感受,甚至是两个人之间发生深度的心灵感应,这有着深刻的意义。在这种时刻,两个人好像建立了一种链接,“我”和“你”都消失了一样。有了这种感觉,才叫“爱”。当爱发生时,自我就可以被放下了。这是一种不断发生的过程,并且未必彻底完成。
07 全神贯注时,感应就会发生:当你全神贯注地带着爱关注着我时,我就感受到了你的存在,同时我觉得我也存在了,心神就可以安宁下来。任何关系中,如果两个人之间能有全神贯注的状态,就可能会建立起高质量的关系。
你体验过忘我的爱吗?或者有过失去自我的迷恋?
伤口,是光可以照进来的地方。
当我把你看作是实现我的目标的工具和对象的时候,关系就是“我”与“它”,当我放下了我的预期和目标,而与你相遇,这时的关系就是“我与你”。
08 世界的本质,是关系。我与你的关系是瞬间,我们只能是偶尔进入到这种关系中,而“我与它”的关系则是时时刻刻。最好的关系是:我没有失掉我的主体性,你也没有失掉你的主体性,我们的确不断试着把彼此弄为“它”。但在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产生“我与你”的瞬间,而最终全然相遇。
09 珍惜规则与权力规则。权力规则,其实就是“我与它”的关系。珍惜规则,实际就是“我与你”的关系。只有珍惜规则,才能构建爱,才能让你碰触到你的本真,和人性的本真,乃至世界的本真。
10 关系怎样疗愈一个人。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体验,就是一个人的“我”。一个关系,到底是滋养性的,还是损耗性的,衡量标准就是在这个关系中,有多少无条件积极关注,又有多少有条件关注;有多少“我与你”的成分,又有多少“我与它”的成分。
11 天才,和情商有仇。人际关系能力太强的人,可能在关系中,沦为“它”的时候太多了。关系的品质,也就是“我与你”的部分,决定了幸福感的高低。所以,最好是在关系中既能做自己,又能爱别人,这两者同时做到很不容易。对于异端,就需要寻求关系,而对于所谓的正常人,就需要穿越关系,去寻求 那些属于自己的感受,不能迷失在人际关系的迷雾中。
我爱你,可以与你无关。说的就是:无关的时候就是只有“我与它”,而没有“我与你”。爱是深深地理解和接纳。如果都没有看到你的真实存在,理解和接纳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需要分辨,一个关系,到底是滋养性的,还是损耗性的。社会领域的规则是权利,目的是争夺谁说了算。私人领域的规则是珍惜,也就是尊重人的本真。最好的关系是,你我都没有失掉主体性,不断产生“我与你”的瞬间,最终全然相遇。
命运取决于人际关系的质量。从关系的角度看问题。从关系的角度看性格。所谓命运,是你遇见谁,你遇见贵人多就是好运气多。外在命运是内在的体现,你要知道自己的内心是怎样形成的。
什么是投射?就是把内在的关系模式投射到当下关系模式。有时候别人感受到的东西是我投射给他的。如果我认同了他,我在跟他的关系中产生的感受,是他心中早就有的。
12 “好我”与“坏我”。世界是相反的。每个人身上都有“好我”与“坏我”,也就是说当你看到了A,也就看到了-A。当一个人的意识,和自我的一部分特质彻底失去联系时,这个人就会受潜意识的支配,去接近一个明显具备这一特质的人,通过和这个人联系,去碰触自己内心的这一部分。所以在关系中,更容易看到A与-A的存在。
13 你既可以A,也可以-A。恋爱甚至人生的更大动力,是追求人性上的圆满,于是会出现各种痛苦的选择,而痛苦最终是为了融合人性的不同部分,最终趋向人性的完整。
14 正能量与负能量。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的三大动力。一个具体的人,之所以将自恋、性和攻击性视为-A,那很可能是因为你最初的家庭将这些生命力视为坏的,而家庭之所以如此,可能是社会文化环境所导致的。
人性的这些动力,是多么好的东西。
人是过去经历的总和。当我没有主动伤害谁时,我就可以自由。
你拥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去构建什么样的关系;你构建了什么样的关系,可以反观出你的心灵。一元关系、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这三种状态,分别对应着一个人内在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
15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需要关系,因为在关系中,才能展开、认识并淬炼自己的内心。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回应,就是光。如果只有物质满足,而缺乏情感动力,那这个关系就没有什么好称道的。那些拥有丰盛饱满的人际关系的人,他们容易呈现鲜活的生命力,有热情,有感染力。
16 从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一元关系的核心规则是剥削。二元关系的核心规则是控制。三元关系,是一切复杂关系的源头。真正能享受孤独的人,是因为心中住着一个爱的人,他心里不虚。
17 关系层次进化的关键。在你之外,别人有独立意志,同时还是好的、善意的,这是一个人不断得以在关系中进化的根本原因。二元关系的世界,是建立在世界有两个“好”东西的基础之上。在二元关系中去处理“坏”是有难度的,需要去构建一个三元关系,去化解关系里的张力。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和与你竞争的人,都是基本好的,这就是三元关系。关系,是用来处理我们内在心灵中的“坏”的。当在三元世界中不断去消化、处理“坏”,一个人的心灵就越来越得以淬炼,然后可以归于二元关系,最终归于一元世界。
18 三角化:关系中的权力游戏。用复杂的三元关系消化“坏”。
人,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真正的关键是在这份复杂中,你能否回归单纯。如果不能,那么可以说复杂没有淬炼你,而是吞没了你。
有一片田野,
它位于
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
我在那里等你。
当灵魂躺卧在那片青草地上时,
世界的丰盛,
远超出能言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