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基本是以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根因在于建立一个关系的秩序,关系背后是个体的相互依赖。从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汉董仲舒发展为均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千百年来,中国文化基础的这个脉络延续到了今天,融汇在这片土壤上生活的人们的血脉中,而其它的制度大多在于维护这个脉络基础。但这个脉络的基础在今天的社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来自于西方的文明,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由的思想的侵入,从思想意识形态自内而外打破了关系的外壳。另一个方面,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进步,从物质角度解放了人,从外部环境上重新解构了关系基础。于是,在这个当下,东西方的碰撞和交融,经济科技和人文精神的冲突与汇合,让今天的中国社会四处激荡着火花。
在这些火花的烧灼中,传统的关系基础渐渐被打碎,不再靠谱。比如,养儿不再为了养老,也不能够养老;自由的婚姻,财产的公正,夫妻的关系脱离了彼此依靠的链接;三权分立的体系,政治的平等,官民从权威服从向服务和奉献转化。互联网的发展,更使得社会空间的依赖不再存在,网络直播可以支撑几十万人的就业,快餐服务可以解决一日三餐。人与人的关系越发的淡薄。若真如科学家所预测的,人工智能的发展或许将成为压倒关系依赖的最后一棵稻草。如一个美好的泡泡般,纯洁的关系只存在吹起来的短短的一瞬间。
所以我们需要重构社会的关系基础,需要建立社会操作系统的制度体系,重新链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原有的家庭走出来,走向社区,走向组织,走向更广大的社会。我们需要研究建立在个体自由基础上的,发展在协作的组织中的经济独立,以及在完成目标中的平等与互助。恰从这三个方面上,中国式众筹的思想和方法契合了这个社会需求。
每一个众筹的参与者都是完全独立的个体,没有思想和身体的绑定。一切有赖于大家对于想要成就的事业的共同的看法和目标,取决于对自我承受能力的评估以及对于自我资源能力投入的衡量。约束是自内而外的,不完全是组织所赋予的。
在经济独立基础上的激发创造。众筹的假定在于每一个个体独立的对自身经济的负责任,并且具备足够的抗风险的能力。同时能够用投资的思维来支持理性的消费。通过消费满足自身需求,通过投资构成相对稳定和持续深度的连接。
追求组织共生的平等互利。中国式众筹要求参与众筹的部股份均等,每个人独立发表意见,同时相互尊重,互相激发,在一个平等的关系场域中互动和升华,助力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并且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帮助个体实现但一个人所实现不了的某些社会理想。
让不稳定的关系通过制度的设计和架构重新稳定下来,同时扩宽原本比较狭窄的人际关系圈子,在更大的范围去彼此链接和激发创造。跳脱出人性善恶的评判,通过制度、经济和文化的几重系统,让组织在稳定的基础下生发创造。
这个系统的构建最需要的就是时间的力量了,社会关系基础的解构已然存在,而重构也正在发生。这个重新生发的力量还相对弱小,但当它成长起来,相信会成为新的社会关系的稳定支撑的土壤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