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的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徐富贵的豁达乐观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也更加彰显了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
一、叙述视角
活着中故事从一个局外人切入,而文中又以老人福贵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述再现其苦难的经历:家产败光,气死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婿以及外孙相继死去。而富贵则以一个目送者的身份坚忍地活着。整个叙事的主导是富贵,他用朴实的语言以及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而在整体的叙述环节还不时穿插着我这个局外人的见解与体会。小说整体的叙述视角新颖独特,能够使读者更好地融入文本发觉文字背后蕴含的道理。而小说客观冷静的叙述风格也能使读者冷静下来,并激发小说中悲悯这一主题。
二、象征手法
文中与富贵相依为伴的牛,那是一头已经干了很多活,受了很多罪的老牛。终日劳作的牛意味着坚忍忍耐和持久。这头默默的老牛是福贵忍受苦难的象征,也是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象征。而那条弯弯区区通向城里的小路,则象征着富贵无尽的苦难和它曲折的人生之路。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在这一段原文中,作者以景物变化的描写象征着生与死的相依、不可割裂以及命运的不可把握,进一步勾画出《活着》的一个内涵: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生与死的命题,本身便是哲理性非常的哲学命题。
三、人物语言及形象塑造
“家里值钱的东西都变卖光了以后,我娘就常常领着凤霞去 挖野菜,我娘挎着篮子小脚一扭一扭地走去,她走得还没 有凤霞快。她头发都白了,却要学着去干从没干过的体力 活。”
此处运用动作和肖像细节描写,写家道败落后 福贵娘小脚走路的不便。福贵娘出身富贵之家, 老来家道败落却能放下架子过苦日子,让我们 看到一个中国传统女性的坚韧和勤劳。也让读 者感受命运之苦,和讲述者富贵内心的愧疚。
语言细节描写
福贵与春生在医院偶遇的对话 “你找到大饼了么?” “你吃到馒头了么?”
此处是语言细节描写。运用黑色幽默的人物对话语言,让读者在为有庆之死感到悲痛惋惜的时候, 在福贵与春生的身上看到了一分乐观和温暖,同 时也让小说中矛盾的戏剧化在人物对话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表达现实的残酷,但却透露着一丝丝温情。
神态和动作描写
“凤霞躺下后,睁眼看着睡着的有庆好一会,偷偷笑了一 下,才把眼睛闭上。有庆翻了个身,把手搁在凤霞嘴上,像是打他姐姐巴掌似的。凤霞睡着后像只小猫,又乖又安 静,一动不动。”此处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凤霞回家后看有庆的神态, 表现了凤霞对有庆的喜爱,几天不见的思念,看到弟弟的满足。
肖像描写
“家珍病了那么多年,在床上下不了地,头发还是梳得 整整齐齐的。”
运用外貌细节描写,通过整齐的头发表现了家珍的规整, 积极严谨的生活态度。
心理细节描写
“那晚上我和家珍都睡不踏实。想来想去这都是命,只是苦了老孙头,家珍总觉得这灾祸是我们推到他身上去的。”
经历炼钢选址风波后,通过对福贵和家珍的心里描写,写出两人心中的歉疚,表现了两人的善良和愚昧信命的心理。
社会环境细节描写
“昨天还在喊叫的几千伤号全死了,横七竖八地躺 在那里,一动不动,上面还盖了一层薄薄的雪花。”
此处是环境细节描写。通过描写几千伤兵在一个 寒冷的冬夜死去的场景,烘托了惨烈而冰冷的氛 围。突出了那个特殊的年代战争对人性以及生命 的不公平和摧毁。有力烘托了小说活着的主题。 那层薄薄的雪花象征人性在战争中的冰冷。横七竖八写出战事的惨烈,人性的扭曲,生命的微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