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正暖、鸟语花香之时,你是否在人群里焦急等待,头脑中想着昨天还未解决的难题以及今天的任务;晚风习习、夜深人静时,你是否在听电台里的悠扬歌曲入睡或忘我刷着手机,丝毫不见窗外天上的明月、眨着眼儿的星星;两天周末、三天小长假、七天长假到来时,你是否还伏于案前,手指不停敲着键盘,赶着假期后开会要讨论的活动策划方案……我们似乎许久没有好好看这个世界了。
在21世纪的今天,千千万万个我们囿于永远忙不完的工作、学习,闲暇之余,利用互联网的全球连通、便利连接,总是透过手机、电脑的方寸液晶屏幕,不时窥视驴友们的镜头里捕捉的各地他方的山水河湖、人文地理。于是,我们渐渐远离了这个真实而又鲜活的大自然。
众所周知,古人深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理。战国屈原、东晋陶渊明、唐时李白、明朝徐霞客,以及近代数不清的迁客骚人、寻常百姓,或因家国变迁、朝代更迭,或源于工作变故、与友相交,或追随心性、喜于游历,无不背上行囊,忘情郊野,奔走于九州大地的山川湖泊,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华美诗篇、悦耳歌谣。
他们用双脚丈量着万里国土山石,将所见之山水最动人心绪之处转化为或华丽唯美,或简单质朴的文字词语、小曲民调,并一一传诵与世人。就如在洞庭湖畔,屈原饱含一腔情深,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李白说“谈扫明湖开玉境,丹青画出是君山”,而一曲民歌《洞庭鱼米乡》则娓娓道出劳作布衣者之本真热情。
当下,忙碌着的我们应该停下来扪心自问:是否还记得那些传诵至今的游行诗文,是否还能吟唱一曲琅琅上口的民谣,上一次听鸟儿歌唱、风儿低语是何时,那颗曾经忘情山水、流连美景的热心还能搏动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同时也在迷惘,也想放慢脚步,那就从手机、电脑屏幕里抬起头,走出急匆匆的人群和喧嚣的车水马龙,再次出发,背上简单行囊,走过一个又一个陌生却真实、鲜活的城市,去感受旖旎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漫着花儿,一路向西,将尘世的纷扰抛于脑后,在树下静静倾听鸟语风声,细品花香和泥土的芬芳,在蜿蜒如练的山路和巍峨雪峰之间探寻河湖之源,找寻生活之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