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
中国人的庭院情节,由来已久。
故乡从前年开始的造村工程,截止到今年春基本结束,新村的公园卫生绿化设施基本到位,100%的入住率宣告着土窑洞历史的终结,也同时宣告着庭院楼房式的新村生活的正式开启!
我家的庭院坐北朝南,视线开阔。房前屋后各围有一个大菜园子,周围还坐落着众多果树,有十来棵大枣树,四棵柿子树,一颗杏树,树龄都在几十年以上,树皮干裂到用手轻轻一扣就会掉下来,粗壮的树杆撑着半死不活的枝条,横七竖八的刺向天空,别有一番艺术美与厚重感!
父亲去年又嫁接了两颗不同品种的梨树,一颗桃树,母亲移植了两颗月季,我刨了一株本地的黄刺玫。清明时节的庭院,红白绿三分春色,花果园初具规模!
我今年的计划里,庭院还会增加许多之前本地没有的树种,比如石榴、山楂、板栗、无花果、榛子、猕猴桃、矮化桑椹等等。遗憾的是,受今年的疫情影响,快递物流不通,错过植树时令,这些种类繁多的花果树种植计划胎死腹中。苦等秋后或者来年!
城市稀缺花果树,山村不亮霓虹灯。十几年前小学初中学校相继倒闭,山里没有了孩子,农村如同失去了灵魂。农忙时节,全村甚至看不到一个人影。壮劳力也赶着跑到城里去打工,农村只剩几位老弱病残,苦守孤村、残喘余年!
农村不是单纯的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农村是一群农村人的尊严与梦想所系,是城镇居民稳定可靠的大后方;农民也不是纯粹的打工仔,他们一手支撑着城市的繁荣发展,一手拖拉着破烂的山村苟延残喘……
现如今的城镇化业已达到饱和,在城市里讨生活的人面临无工可打的尴尬局面。相反,随着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尾声,新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产品涨价,农村各种副业增值。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蓝瓦红墙的庭院楼房,网络通信,饮水工程,农村图书馆,太阳能路灯,公园道路的美化绿化………
“城市农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的观点成为今天农民的主流意识。
以人为本的政策终于轮到了农村……
自信与尊严如此姗姗来迟却又难能可贵………
我今天能用庭院情节来畅想我的故乡,足以说明她现在已经拥有的魅力以及以后可能发展的无限希望!
以人为本、精致优雅、干净整洁、内涵文化,这样的庭院、这样的环境才会培植出农村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