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厉害就怕谁》
曾经与学生讨论,谁的课纪律好?
“思品课——”
“生物课——”
他们异口同声。“为什么呀?”我想探求原因。
“他俩老厉害!可多人都说他可(特别)恶(严肃,厉害)”
“厉害指的是?”
“一个光嚷俺们,一个起火时揍人。”
“噢!原来是这样啊!”我笑了。
想起哪位老师分享里的话——妈妈请奶奶别让孩子吃垃圾食品,奶奶却告诉孩子:“别闹,你妈不让吃,再吃,妈妈生气不要你了!”
有的妈妈带孩子到别人家玩儿,孩子乱翻东西,妈妈不是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翻,二是说:“别乱翻!你看,阿姨生气了!再翻,不让你在这玩儿了!”长此以往,孩子心里觉得:只要别人不生气,我就可以为所欲为;一旦别人生气了,发火了,动粗了,我就什么也不敢做了。
我把这个分享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点头表示认同。
我引导孩子们思考中国人过马路现象——没有警察,没有摄像头,爱咋走就咋走,一旦警察出现,一旦有摄像头,中规中矩走。出了车祸,才后悔“早知道那边有车,还不如遵守交通规则!”
“所以,‘谁厉害听谁的’是你们潜移默化中得来的一个错误观念,我们应该‘正本清源’——为自己而遵守纪律,为提高自己的自我约束力而坚定地执行规则。为体现自己尊重老师,尊重自己而遵守纪律。”
老师一发火,你们不吭了。其实,真的收心听讲了吗?未必!你们只是表面“风平浪静”,心里也许“暗潮汹涌”呢!如果你们意识到“规则是为自己遵守的”情况会怎么样呢?你们的内心感受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说说这两句话,“我是自觉遵守纪律的人”和“我是被迫遵守纪律的人”体验一下自己内心的感受。
孩子们陷入沉思。
那节课,孩子们纪律超好,精力超级集中。
“每个人都愿意更好,每个人都愿意在当下为自己的生命尽全力”我心里冒出了“焦点语录”。我相信,这样的交流会有效果,“一小步的改变”会带来“滚雪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