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蠢哭:我做的所谓“努力”

这是牛牛的Annie第95篇原创文章,感恩你的点击。也希望我的文字,能让你发掘出一些本属于你自己,心灵深处的思考。

做事三部曲

001. 做一件事情前,请先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做?目的是什么?

002. 如果做,那么如何去做?为什么选择这种做法?它能为我们的目的服务吗?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牢记工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003. 复盘

1

小灶群里的金句

前几天,从猫叔小灶群的二班长莫凡那里,得知了二班做的一个“金句集锦”活动。

就是收集每个群友入群后,自己在群里讲过的金句。

意识到这个活动很好,征得二班长莫凡的同意,我把这个创意“剽窃”到了一班里。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式滴:

在群里发布消息和一个链接,邀请大家参与“金句”收集。

链接是第三方的平台,最一开始参考二班用的“石墨文档”。

但是我忽略了当时二班是提前在群内接龙金句,后期由热心群友统一统计到平台的问题,也没有提前问清楚他们选用这个平台的细节和使用条件。

所以这个平台在一班用的很奔溃,大家热情高高上去填写,却多次白屏而且数据丢失。

这时的我,没有多想,这个工具不行就换一个吧。于是想到了方便后台方便统计数据的麦克表。

接下来,重新设计了表格并发布消息。

这一回,确实少了数据丢失的问题。

可是,收集到的金句数量远低于我的预想。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的复盘:

001. 我需要先回答一个问题“我为什么想要在一班引入“金句集锦”的活动?

回到原点,初衷是为了让大家积极参与,去学会挖掘入群后,自己和别人发言中,值得回味和深思的话语。进一步增加群活跃度,提高大家的参与意识。

回答完问题后,我就意识到,自己本末倒置,为了信息收集方便而转战第三方平台的做法,简直其蠢无比!

因为在第三方后台填写,每个人都是孤军奋战,没有人及时看到反馈,也无人喝彩。

哪怕今早我如约把数据导出来发到群里,也只是冰冷的数据,少了温度。更没有群内互动时相互看到的惊喜。

002. 假如,我们把这次的金句集锦活动,看作是一个游戏。

那么,按照世界顶级未来趋势智库“未来研究所”的游戏研发总监、著名未来学家简.麦戈尼格尔在其著作《游戏改变世界》里所说,游戏化的运作机制包括了游戏化的:

1)参与机制:全情投入当下

2)激励机制:瞬时的积极反馈

3)团队机制:和陌生人结盟,创造更大的社群。把一群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上,真心实意去跟大家分享。

4)持续化: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

反观这次“金句收集”活动,无论从参与、激励,还是团队,都没有做好。

而且,因为大家都是在后台孤军填写奋战,看不到及时反馈,也没有相互看到的及时鼓舞和跟进,更没有接龙。

我只看到后期数据统计方便,忽略了工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结果是,完全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激励团队、让大家携手共进的目的。

003. 但是,这个我自己非常不满意的活动策划,却也让我看到了大家的参与热情:

1)即便是早上发的石墨文档多次崩溃,后来又转战麦克表,也有群友一直参与。

这是好事。但是,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自己的不细致,打消了部分人的参与度。

2)中间有群友接力,不时把表单发到群里,避免被别的信息覆盖,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参与。

3)感恩自己遇到一群共同努力,想要变得更好的朋友,携手同行。

2

小确幸之二:我去送你吧

出发赶火车,牛爹来送我。

昨晚,打包好一堆书、给孩子们的小零食、衣物和一堆乱七八糟的必需物,发现作为女汉子的我,居然扛不动。

叨叨了两句,牛爹说,“我去送你”。

习惯照顾好自己神经大条的我,也不禁感动…

3

小确幸之三:美呆的自己

手机没电了,找到一个有插座的洗漱间充电。

坐到垃圾桶上,认真看着书,干着活儿。

不经意间一抬眼,发现镜子里一小束花静静地悬挂在墙上绽放。

再回眼看看镜中的自己,努力的样子,美出天际^_^

感谢你来!The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