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什么是好的设计模式

【日·思】:记录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小的感受和思考点...////

最近因为工作上反复修改的一个页面,有了以下对设计创新的思考。

如何平衡用户心智和模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设计可以称之为好的设计?我相信,对于这两个问题,从开始学设计的那一天起,我们都在反复地思考着。

设计不同于艺术。

艺术,是创作者对于其主观意想的直接表达,艺术家更多地在考虑如何将他的思考和想法借助更贴近的表达形式展现给观众,核心在于其主观世界的表达。

设计,作为对他人问题的解决者,更多地在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更快更好地解决某个场景下某类人群的某种需要。

正是因为这种差异,设计必然地受限于服务的对象、设计呈现的平台、设计实现的资源背景等。


我们都知道,每个问题的解决都可以有好多种方式。

比如,扫二维码付款,其目的是解决了买家和卖家支付账户的连接问题,买家可以快速获取到卖家的支付宝账号,完成支付。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有很多种方式的,譬如传统的搜索卖家的支付宝账号进行转账;未来的,双方手机相互一碰,就获取到对方的支付信息,更快速地达成目的。为什么现在最普遍的是扫码?因为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后,在后置摄像头的普及后,摄像头就如同手机的眼睛,帮助手机去捕捉外界信息,既方便快速,又容易理解。

扫一扫-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什么样的设计是好设计?或者说好的设计模式?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设计模式可分为【功能性模式】和【感知性模式】,前者主要解决产品的功能性问题,保证产品可用、好用,重点考虑用户的行为模式;后者主要解决产品的品牌形象/视觉呈现等表现层问题,让用户想用,重点研究用户的一般感知方式,包括情感认同和生理感受等。

我们对好设计的判断,不是孤立地考虑这个设计是不是符合用户心智和习惯,也不是单纯从是不是够创新来评价。再符合用户习惯的操作,也当考虑当前的产品情景和氛围是不是需要给用户提供更有新意的体验。再创新的设计,也需要判断用户是不是有那么多的耐心和操作频次来让这个模式变成习惯。

移动设备中的各类操作手势

真正能使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脱引而出的,或许是那些被合理运用并最终实现用户目标和产品目标的设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