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书本名称《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这本书是我二月份看的,现在已经看完,伴着它一起看的还有一本《亲密关系》,两本书的内容偶尔会有些相似,但我发现这本书读起来更顺畅。
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的学霸,后来在哈佛商学院当教授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Christensen),他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倾心于帮助每个学生成为更好的人,备受学生爱戴。
他曾五度获得“麦肯锡最佳论文奖”,获得2011“当代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称号。克莱顿教授的代表作有《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等。由于看了他的这本书,我很想接下来去读一读他的其他作品。
书的章节框架特别清晰明了,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了“如何确定你将获得事业的成功”;第二部分“如何确定与亲朋好友的关系是你幸福的源泉”;第三部分“如何确定你能正直一生远离犯罪”。
书上的理论观点引人深思,若能将之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日常,那将让你受益无穷。或许你觉得我说的过于夸张,但它很可能会提供你另一种看待人生的视角,和不少精彩理论。
书中举了很多有关世界各大企业巨头在发展竞争中的真实事例,从而阐述了自己的理论。
正如作者所说:“好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归类和解释,最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做出预测。你一定不希望经历多次婚姻才学会怎样做一个好配偶,或者等你最小的孩子都为人父母了,你才学会怎样做个好父母。这就是为什么理论如此有价值的原因:它能解释将要发生什么,甚至在你亲身经历之前就能告诉你将要发生的情况。”
他的这些话,让我对理论有了不一样的认识,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书中到底有哪些理论可以借鉴。
02
先问你一个问题,是什么激励着你每天去上班?
是工资?是同事?还是那份工作本身?
如果你觉得那份工作很有意义,即使没有多少工资,也会让你很想去做。那么,恭喜你,你正在做着大部分人所羡慕的事情,而且也会越做越好。
在第一部分里,作者主要写了:如何找到幸福的工作。
总的来说,这种对你来说幸福的工作,满足两个因素: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基础因素就是:工资,地位,环境等。而动力因素才是最重要的,包括个人成长,自己对工作的认可,有成就感等。
要怎样找到这样的工作呢?
可以问问自己:真正激励你的是什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关键是不断地去经历,尝试,走出去,并行动起来,一直到你明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爱好和重点放在哪里。
一旦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你就得制定周密的计划,然后把“资源”放在那上面。很多人都会把“资源”放在可以立竿见影的事情上,很少有人把它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不难看出,这里的"资源"就是指你所拥有的的时间精力。“你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都表明了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
如果你想当一名作家,你必然会把自己大量的时间放在阅读和写作上。写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为什么没有考上研。其实并不是自己没下定决心,而是因为我有工作,很多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了,空闲时间也是一半学习一半娱乐。另外,我又是个跨考生,这就更困难了。
03
在第二部分,作者写了关于亲密关系的理论,有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我总结出一句话就是:培养一种亲密关系要趁早,如果你不去培养、发展这些关系,它们就不会存在,当你需要他们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谈到婚姻,很多人都会说“要找到一个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的人”,但其实"通向婚姻幸福的道路是找到你想让Ta幸福快乐的那个人,你觉得Ta的幸福值得你付出"。
其实想想,如果每个人都想着给另一半幸福快乐,而不是总期待他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那么就会彼此成全吧。
谈谈培养孩子,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从小就有良好的认知能力,那就试着在孩子三岁前多和他/她聊天。可以说说孩子正在做的事情,也可以聊聊你要做的事。“词汇量大,认知能力强的孩子上学后会在学校表现良好,长期有益。”
书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主要介绍了“完全成本理论”和“边缘思维理论”。我这里谈谈“边缘思维理论”。
“边缘思维理论”是那种“仅此一次”的思维,它很危险,往往会让你走到道德边缘。
如果你破例一次,那么没有什么能阻止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破例。就像现在我们所说的家暴只能发生0次。也很像古人所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作者告诉我们,“如果你从未越界,那么你的道德界限是足够强大的。”
我们该如何确定和理解自己人生的目标?可以参考这三点:未来的“画像”,认同感,标尺。
这里的“画像”主要是指确定你想成为的人。克莱顿教授认为“管理在做的好的情况下是所有职业中最高尚的,没有哪一个职业能像管理一样为他人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认同感,就是你对自己目标的认同,它会引导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选择。
标尺,即用来评价人生的标尺。对于作者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标尺就是每个自己帮助的人,都能够成为更好的人。”
书评的结尾我想借用书中的两个问题:
什么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东西?
你将如何评价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