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心
在反复修改着节日海报的间隙,我突然感觉事情有些滑稽
小时候得照着老师给的作文题目,写出两页纸来
长大了,得应着节日气氛,写出感动天地的文案
所以人的一生,似乎都无法做自己
被框住的命题作文,随主流的感恩节日......
好像不遵循它们的意思,就不是个人似的
或许在过去的课堂里,我也是思想禁锢的胆小鬼
在一次次的命题作文——我的父亲,我的母亲
相信所有人的小学课堂里,必然缺少不了这样一份作文
而这也确实难为了我,本是用心写作的人,做着忤逆内心的事情,甚是别扭
那时候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语文老师不能出一题《我的奶奶》呢?
身为胆小鬼的我,当然不想离题,于是努力回想不知从哪节课上听来的小故事?
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雨滂沱,脆弱的我突然患了嗽疾,重时咳出了血,我的妈妈焦急地抱起我,跑在了夜雨之中......
硬是扭扭捏捏地写满两页纸,开开心心地准备迎接老师的夸奖
而如今,意识到被支配多年的内心,化做如今依旧别扭的图文,在屏幕上亮了起来
折射出一张 虚伪的脸
教育
我是个不懂爱的人,从小我就有自知之明
只是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亲身体验到这份缺失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
遇到开心的事情,不知道如何表达,甚至笑得有些僵硬
难过的事眼泪倒是说来就来,因为3秒就能流出泪来,当演员还成为小时候我的梦想之一
记得一件很小的事情
家里来了爸爸的好朋友洪老师,还有他的女儿
他们在喝茶说笑,我在一边玩,一边偷看他女儿穿着什么好看衣服
姐姐突然伸出手递给我一包饼干,我从没见过的精致包装
突然间三个目光投向我,好像在期待我有一番漂亮的回应
而我却慌了手脚,面对不熟悉的人的举动,我生硬地说着,不用,不用......
爸爸皱起眉头,也许是看出我的“丑态”,当然又是一声大吼:
不用不用,说谢谢都不会吗??!!
我尴尬抠地,慌张跑出去
谢谢?我不知道还可以这么说,你带我接触的世界里没有教过谢谢这个词,甚至我的世界只有与奶奶的一日三作,黄土绿叶还有蛇
即便新华字典里有谢谢的译义,我也从没听你说
不过家庭教育并不是唯一,在往后的生活中我也慢慢地知道了什么场景要说谢谢
我的爸爸似乎对我要求很高,即便他什么都没有做,就想要让没有土壤栽培的树枝开出花来,否则按他的话来说,就是“没用”
小时候的雷电打得很响,我经常躲在那个木窗后看着闪电把一棵参天大树给劈了一半,那些日子,爸爸好像心情烦躁,开始抽烟喝酒起来,啤酒是一箱箱地喝,那次喝酒正好撞见我,让我抱着一箱空酒瓶去对面小卖铺换钱
我看着外面风雨交加,面露难色,我说抱不动,而且还下雨
当然,又是一声大吼:那么没用!这都不敢去?你还会干什么!!
至今我宁愿相信那是醉酒并且心情烦躁的人说的胡话,否则到现在,我一个成年女孩子依旧抱不动一箱空啤酒,并且在暴雨的时候一手打伞去小卖铺
当然,也不会因此而被人说没用
夸奖
小孩子的思虑单纯而又固执,在我孤独的成长旅程里,极度渴望能得到大人的肯定
爸爸也有不吼我的时候
上了三年级,语文课上加了作文,试卷是语基+作文,这好像是打开了我的新大陆
我可以用文字勾勒出脑海里的天马行空,于是常常被老师夸奖,作文常在年级中传阅
当我得意地“锵锵锵”自己唱着歌,把连着几篇被老师写下夸奖文字的满分作文呈现在爸爸面前时,他真的满脸豁达,波澜不惊,面无表情
看完之后,不屑,他说:这有什么好的
从此,我便认定自己天资愚钝,一蹶不振
是呀,三年级的小屁孩能写出什么精美绝伦的语句来呢?
初恋
说来也是有些好笑
我懵懂时期的恋爱感觉,竟是我的姨丈
上初中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了二姨家,因为家庭结构复杂等原因,亲戚都不太走动,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姨丈
他长得高高瘦瘦,妈妈说这是姨丈,我并不在意,迎合叫了声
吃饭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我闷头吃饭,姨丈是个开朗大方的人,或许也是第一次见到我,便和我说话起来
篱笆今年几岁啦?多吃点肉那么瘦?听你妈妈说你写作文拿了一等奖哇,好棒啊!
刚刚看你吃那个零食,好吃吗?等会带一包去吃
说着还不停地给我夹菜,我好像是饭桌上的主角,姨丈的关怀是我之前从未允许的
因为在家吃饭说话会被吼
吃零食被吼
拿了奖状也还是没用
我悲惨地意识到,原来小孩是可以不被吼,是可以被夸奖,是可以吃零食的呀!
我内心的荒野好像突然被细雨滋润,一颗颗稚嫩的新芽钻出泥土,它比任何藏在我抽屉里的情书更耀眼,更温暖,我忍不住流出眼泪,因为好像从没被这样对待过
我那没心没肺的妈妈看见了,哈哈大笑,你看她还流出眼泪噢,姨丈对你好你怎么还哭了噢,说着,不忘拉着别人一起看我哭
二姨忙解围:是,你姨丈对人都好,很爱小孩,家里的孩子都很喜欢他的,你要经常来玩,没事的。转头对我妈说,你要多多关心孩子啊
我那天真可爱的妈妈一头雾水:什么噢
......
孩童时期的经历,父母因故缺了席,他们不懂,那些偏激的执念,憋在心里的情感,阴鸷的困惑,怎样在孩子的内心一点一点虬结,坚固,扎根,最后又是怎样一路指引走向迷茫,掉进深渊
一个从来不被肯定的孩子,穷其一生都在追寻一句飘飘渺渺的认可,有些在童年缺失了的东西,一辈子都找不回来
他们永远也不自知,永远也不会承认
孩童时期的经历,父母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