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齿铜牙纪晓岚2》中有一集,老中堂问纪晓岚,想要给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选择一位老师,有何人推荐,纪晓岚稍作思考后说,朱石君可行。
剧中,纪晓岚说,这人要比我们强,还要不显山不露水。 这人正直到骨子里头,光是谦俭二字就是另我等望尘莫及。
那么这个朱石君到底是何许人也呢,值得纪晓岚如此推荐?
话说这朱石君,原名朱珪(1731~1807),字石君,号南崖,与酷爱考古著录的朱筠共称为二朱。
说道这,可能大家伙对这个朱筠也不是很了解,用《笥河文集》中记载的一句话概括,就是“聚书至数万卷,金石文字数千种”。一句话就可以大概知晓这位朱筠的厉害。
而与朱石君同朝的刘墉、纪晓岚等对其称赞不已,而大家所熟知的贪到骨子里的和珅在后期更是对朱石君又恨又怕。嘉庆继位后和珅知道皇帝调朱石君回京,更是大呼死期已到。
言归正传,说这朱石君在乾隆十二年也就是1748年,18岁的朱石君殿试为进士。相信大家经常在各种剧中听到什么状元呀,榜眼呀,可能对这个进士听的较为少些,用现在的问法,这个进士到底相当于什么学位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古代科举制度当中,也是分等级的。咱们单从清朝的考试来说,一共分为五个等级,包括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等。而其中的最高等级就是殿试。
那么什么是殿试呢,简单点说就是皇上亲自主持和出题,名次亦由皇上钦定,而录取者则为进士。如果你非要和现在的学位对比,那么估计也得是个研究生。
您看看,18岁的研究生,什么概念,如果换做小编我,足够我膨胀一辈子的了。
而这些相对于朱石君来说却不过是璀璨人生旅途的刚刚开始罢了,不信,各位来看看朱石君的人生履历:
如果你仔细去看这份表格就会发现,基本上每十年左右,朱石君就要往上升一升,而在朱石君的一生之中,经历了乾隆和嘉庆两位皇帝,虽然中间有一些起伏,但是整体来说,都委以重任,那么朱石君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咱们可以从朱珪生平的一两件事上窥得一二。
在乾隆后期,闽省洋商贿赂官府以谋私欲的陋习事发,朝廷震怒,乾隆皇帝命查历年在闽省督、抚、道等任职官员之政绩,结果只有朱石君一人未经受贿赂。
而在在朱石君担任安徽巡抚时,遇到了百年一遇的水灾,简直就是屋塌地毁,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作为巡抚的朱石君深知当时官方的低效率和腐败,于是立刻深入到灾区,开始与民众一起驻堤抗洪,切一边立刻上书朝廷,开仓赈灾。
在一些书籍中也曾记载朱石君一事,一年新年时,正值京城大雪,寒气袭人,朱硅前往工部尚书裘日修府中去贺年,宾主相见之时,裘日修见年已垂暮的朱畦只穿着一身棉袍褂·就说;“您怎么贫寒到这个地步了呢?我想要效法古人的作法,以一件绨袍赠您御寒。随即命仆人进入内室,取出一件貂皮袍子,恭敬地送给朱硅。朱硅一见,急忙辞谢,对裘日修说:“好朋友的盛情厚意,深深地使我感动,然而我从来一介不取,一生也未曾丢掉这种节操。况且,貂皮袍子穿在身上,亦仅仅帮我壮了门面。如果说为了抵御寒冷,则我已经穿着棉袍褂了。您没有看到在街道两旁的雪地之中,还有许多赤身僵卧而死的人们吗?他们和我全都是一样的人,我和他们比较起来,已经有上天堂与入地狱的区别了,我怎么敢不知足呢!您能不能把赠给我的东西转赠给他们这些贫寒之人呢?”裘日修急忙谢过,惭愧地说道:“您真是道德高尚的人·我应当遵从您的话去作。”于是,就让仆人把这件貂皮袍子送至当铺,以所得的当银购买了数十件棉衣服,在街市上送给那些贫民。
据说朱石君死后卧室之内只有一床破棉布的被子,朱珪去世之后嘉庆皇帝前去祭奠,但是朱珪的门太狭小破旧,甚至连嘉庆皇帝的轿子都无法抬进去。要知道,此时的朱石君可是堂堂的正一品呀。
把时间轴调整到乾隆四十年,也就是1775年,朱石君成为尚是十五阿哥的永琰的老师,很短的时间就凭借其博学之才和方正之德深得永琰钦佩。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朱石君要远行福建,临行前送给永琰十字箴言: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致诚。而这十字,直到其亲政后仍然伴其左右。
而在朱石君去世后,嘉庆更是大哭一场,特赐奠、祭、葬三道圣旨,更是帝谥“文正”(文正基本上是文官死后最高的谥号),以此来悼念恩师,谈起对恩师的评价,嘉庆称其 “持躬正直,砥节清廉,经术淹通,器宇醇厚 ”,“服官五十余年,依然寒素 ”,“不愧为端人正士 ”,最精辟的一句话是:“半生惟独宿,一生不言钱。”不近色且不言钱的为官之人,现如今也是少之又少的。
其实,说道这,大家应该对朱石君有一个了解了,这么一个无论是才华、人品、能力皆是顶级的人,也无愧“文正”这个称号了。
而相比之下,同期的和珅就惨的不行了,虽然乾隆期间纵横朝堂,可是却落了个抄家的结果,留之后代的只余一“贪官”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