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以一位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父亲的视角,真实呈现了他被时间带走珍贵记忆后的日常生活。我身临其境般,深切感受着一个人渐渐衰老的过程和无奈,以及死亡慢慢逼近的凄楚与悲凉。
感同身受,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最大震撼。巧妙的叙事、精湛的表演,无疑增强了这种力量的表现,但我沉浸于更多思考的,还是影片揭示的主题——衰老与死亡。
英文片名是“父亲”,中文译作“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译者用一个短语精准地概括了该片的内核。
影片中的父亲被时间所困,他不停地寻找丢失的手表,不停地在过去、现在混乱的时间与空间里寻找自我。直至最后,他病情加重,不再记得周边的人,甚至忘记自己是谁。
当他反复呢喃“我要妈妈”,“我要我的妈妈”,“我要她来接我”,“我想回家”,像个婴孩般依偎在女护理怀中的时候,当他哭诉着“我感觉我的叶子都掉光了”,“我已经搞不明白发生的一切了”,“我再也没有栖身之地了”的时候,我不禁潸然泪下,痛惜的不仅是父亲的衰老,也是对作为一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的哀怜。
困在时间里的,是影片中的父亲,也是未来的我们,是身边的你、我、他。即使不在衰老中所困,也终将在死亡前被缚。生命规律,谁都无法避开。
我们能为此准备些什么吗?物资的积蓄?身体的保健?诚然,它们非常重要,但这里我想强调的是精神生活的作用。
犹如锻炼身体会让我们的体格变得强健有力一样,在心灵智慧方面的提高,可以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加灵活,内心更加强大,在面对无法逃避的衰老与死亡前,在面对防不胜防的病痛与困境时,能够尽力保持平静与安宁。
可是,若是患有影片中如父亲一样的失智病症呢,如何依靠精神的力量?虽然现代医学、科技发展迅猛,但是仍有很多病痛无法根治。当肉体倍受煎熬,一个非失智老人所依靠的精神力量又能否奏效?
也许,我们当如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在《老年论》的著述中自我激励那样,“一位真正的智者应当在老年学会听天由命。”
学会听天由命就能成为老年智者,而失智病患者的听天由命则是自然天成,那么,失智病患者就是上天安排好的“老年智者”对付晚年的有效手段之一吗?这样想来,对于失智病患者本人及其亲属,似乎起到了某种慰藉作用。
虽然,并不是所有老人都会有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也并不是所有老人都不能无忧无虑健康终老,但谁能保证每一个个体的最终命运呢?
所以,我还是喜欢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的那句话,“为暮年准备内心生活”。有这句话打底,有这样的内心生活打底,枯枝败叶就如生长在粉色背景墙上,温婉而绮丽。
年轻时固执、狂躁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晚年喜欢格拉齐亚及其女儿身上散发的那种慵懒、平和的气息,喜欢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与故去的亲朋好友对话,与书中的人物和自己的音乐对话,还生怕被别人打扰。
西塞罗则说,“有之前生活的积累,即便我的身体虚弱,我也能够在沙发上享受靠想象得来的欢乐… …”。
《相约星期二》中,莫里老人逼视着自己的肌体逐段摧毁,面对残酷的境遇,不仅坦然放下作为一位绅士最不愿意的裸露与被照顾这一尴尬,而且充分去感受身体的变化,“我会闭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显得习以为常了,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替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
他由此还得出一个重要哲理,“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同样,用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话就是:幸福就是知道自己的限度,并且安于这个限度。
这种心态足以化解一切人生悲剧。莫里老人甚至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还在恭恭敬敬地体验,乐滋滋地体验,体验死亡的来临……。
这里,我指的是初老、中老之后的那个特定的年老时光。但其实,老年并没有一个特定的界限,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身体素质与认知水平都各不相同,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主要需求和优势特征,我们应当在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规律中,发现并适当利用不同时期自身的不同优点,即使年迈体衰,也可以积极从事力所能及且自己喜爱的工作,并且在学习新知中获得乐趣。
至于最终的衰老与死亡,西塞罗说,“临近死亡的时期就是人生中最成熟的阶段,越是临近,越是觉得美好,就好像做了好久的船之后,终于看到陆地时的兴奋一样,美丽而不可抗拒。”
而莫里老人的感受则是,“做了一个梦,在过一座桥,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感觉到我已经能够去了。”他还说,“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
很赞同余秋雨在《相约星期二》的序中所言,“讲和不是一种平庸和倒退,而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境界让死亡也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影片中女护理在老人公寓劝慰父亲的话富有深意,让我们用这段话激励自己和身边的老人吧,同时记住,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未来的自己。
“今天天气真好,外面阳光灿烂。我们要趁阳光好的时候出去。我们要把握好时光。是的,因为好天气总是转瞬即逝。”
“来吧,宝贝,来吧,放轻松,一切都会变得好起来。”
身心健康才是晚年最大的福祉。既然衰老与死亡躲不掉,既然有些遭遇防不胜防,那么,我们就尽力而为,在身心物三方面做最充分准备的同时,满足、珍惜并享受当下时光,其余便交由上天处理。
2021年8月5日
————————————————
注:文章和图片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摄于2016年7月25日开封府院内
参考资料: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老年论》,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余秋雨《相约星期二》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