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顾人生,发现个人的发展呈周期变化。今天早上开车我突然陷入个人的思考:
小学在村里念书,是一个全村都认可的乖孩子,好学生,然后跟随爸妈去城市务工,就换了个环境去更好的学校变成了一个普通不自信的女生,一步步的努力下变成一个还凑活的中等偏上的学生。
初中一进去就突然变成了好学生,然后不安的心又躁动了起来,想换个有更好学习氛围的学校,靠爸妈关系换去了 B 市的重点高中,老师对我预期非常高,怎么着都是大城市过来的孩子,可我一下子又变成了一个不达预期的中等生。那个时候我每天最烦恼的事情是为什么我在爸妈眼里是一个乖孩子,好学生,我累了,但也是因为这份预期和我母亲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我开始不动声色低头努力学习,终于我缓慢的提升了。
高中考进了最好的学校,又沦为一个中等生。在一次次周而复始的循环中,我有了自己的方法论,我又开始了不动声色的努力,在班里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好像每一次到新的环境,我都是靠时间一点点磨出来,我的惯性思维是我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成功,这是一个好的习惯也是一个坏的习惯。好处在于我脚踏实际愿意付出努力,努力总会带来回报,坏处是我陷入了一种略低效的攀登过程,假设我进来先思考现状,拆解问题,而不是先摸索先适应然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可能到达巅峰的路径会更短速度会更快,需要调整:
以往:习惯从实践中积攒经验,上来先适应环境,却不对现状进行更早的思考和目标的拆解,适应环境后找到规律改变自身,周期长,效率低。但能有比别人更快的从微观中感受问题的能力,也锤炼了努力付出的习惯
现在:需要保留在实践中积攒经验的习惯,但要多从大局入手看问题,先思考再做事,找问题,定目标,拆解后执行
不变因素:母亲对我的鼓励培养了我自信的人格,父母对我的预期,我个人的努力总能获得正向的反馈培养了我愿意为之努力的好习惯
要相信相信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