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是个富二代,二十多岁时就继承家业经商。商人自古以来都没有太好的声誉和太高的地位,尤其是在以道为重的读书人眼里。因此,子贡刚来求学时,并没有因为富贵而得到同学们更多的尊重,这让子贡有些小郁闷:富贵难道有错吗?你们这是羡慕、嫉妒、恨吧?
老师天天跟同学们讲仁德讲君子,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的生活都过得平平常常,甚至穷困潦倒,颜回更是到了喝凉水啃窝窝头度日的地步。这也让子贡心里多少有些瞧不起老师和同学们:贫穷才是耻辱呢,你们怎么就安于贫穷,不思改变呢?
孔子看得明白,就找个了机会与弟子们讨论贫穷与富贵。他开门见山地说: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孔子说,贫穷却不怨天尤人,很难!富贵却不骄纵,倒是容易做到。子贡心中一怔——不好,自己藏在内心的小心思被老师发现了!他羞愧地低着头,不敢正视老师。孔子接着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去)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富贵是人想要的,如果不用正道得到它,那就不要它。贫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道摆脱它,那宁愿不摆脱它。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还凭什么叫君子呢?所以君子没有一餐饭的时间离开仁,匆促急遽之间心在仁上,颠沛困顿之时心也在仁上。
在陈蔡之厄的时候,子路的心就离开了仁,他怨恨地问孔子:
“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告诉子路: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
君子能固守穷困,安之若素。而小人急切地想摆脱贫穷,于是偷盗抢掠、阿谀谄媚、溜须拍马……无所不为。如果内心没有仁德,不仅不能安处贫穷,连富贵之乐也不能安享,他们会饱欲思淫、骄奢淫逸、恃财放旷……无所不为,所以孔子说: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约,是指困境,既包含贫(生活贫困),又包含穷(前途困窘)。弟子们听了频频点头,贫穷如颜回等人,更加坚定了修身立德、穷且益坚,做一个有仁德的君子的决心。但君子既不是傻子,也不是贱骨头,谁会喜欢贫穷而厌恶富贵呢?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果富贵可以求得到,帮别人赶马驾车我也是愿意做;如果求不来,那还是从事我自己爱好的事算了。
子贡如释重负,抬起了头看着老师——看来老师并不反对追求富贵,老师明确表示,只要有机会,他自己也会去追求。但子贡显然没有听出或者是还不能理解老师话中“富贵在天”不可强求的意思。他仍正暗自得意地想:老师此贫穷落魄,在经商方面大概还不如我吧?
孔子没有继续宣讲什么是天命,而是说: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如果国家繁荣昌盛,有人却又贫穷又低贱,那是耻辱的——说明他没有本事;如果国家昏庸无道,有人却既富有又高贵,那也是可耻的——说明他没有仁德。
刚刚抬起头的子贡又这次更是羞愧难当,他扪心自问:我经商致富,敢说每一桩生意都是符合道义的吗?有那么几次,自己不正是利用了诸侯混战、兵荒马乱、饥馑灾荒等机会囤积居奇,狠狠地赚了一些钱吗?而我却因此沾沾自喜,觉得比同学们和老师都了不起,我这是缺少羞耻与仁德啊。再者,有朝一日,假如我落魄潦倒,能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吗?老师曾经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超然物外的飘逸洒脱,与自己这种小富即骄的沾沾自喜相比,真是云泥之别啊。
子贡缓缓抬起头来仰望孔子,发现老师正和蔼地看着自己,老师的微笑,就像天上和煦的太阳照耀着自己。子贡感觉内心深处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亮和温暖,他迎着老师鼓励和期待的眼神,吐露出自己的心声——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贡说,贫穷时不谄媚别人,富贵了也不骄纵。(我如果做到这样,老师您看)怎么样?
孔子听了子贡的话很高兴——子贡对于贫贱、富贵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决心要改正了。但是,在孔子看来,以子贡的资质,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孔子微笑着说: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孔子说:(能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算可以了。但不如贫穷却能乐道,富贵却能好礼。
子贡一听,内心既惭愧又感动:贫穷却能乐道,富贵而能好礼,这是颜回和老师才能达到的境界啊,在这方面,我怎么敢向他们看齐呢?记得有一次老师问我:
“女与回也,孰愈?”
(在学习上)我与颜回比谁加优秀一些?老师这是在臊我啊。其他方面我自信比颜回要好一点,但在学习上,我哪里敢望学霸颜回的项背啊?于是我红着脸说: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记得老师听完我的话后,点点头,微笑着说: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颜回)哩。
可是今天,老师却对我提出了只有他们俩人才能达到的境界,言辞与目光中充满了鼓励与期许,就像温暖的大手,接引着我这个蹒跚的婴儿站起来、向前走……
子贡备受鼓舞,激动地问老师: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诗经》上说的“就像切啊、磋啊、琢啊、磨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子贡口才极佳,他没有直接问“老师,您是希望我好好磨炼,成为一个更加完美的君子吧?”而是引用高大尚的《诗经》中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理解有误,也不会太难堪,毕竟《诗经》不是谁都能理解和运用的;如果理解正确,却可以为自己带来附加分。老师曾说: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习《诗经》,便不懂得如何讲话。我可是读过《诗》的人,总得在老师面前表现表现,检验一下学习效果吧。
果然,孔子听后高兴极了!亲切叫着子贡的名字,说:
“赐也,始可与言《诗》也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赐(端木赐,字子贡,赐是子贡的名)啊,像这样,才可以与你谈《诗》了,告诉你这里,你就能知道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