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朋友发生误会时,到底要不要解释呢?
有一种说法是,相信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相信你的人解释了也没有用。
但是我们毕竟是人,是人就会有弱点,也可能有犯错误犯糊涂的时候。
1.误会
小丽最近就比较苦恼。她觉得自己陷入一个大大的误会,而且这个误会路她的终身幸福有关。
小丽有个心仪的男同事,恰好男同事对她也有意思。可问题是,不管小丽明示暗示,男同事就是不私下约会她。小丽这一等,就是9个月。这让小丽陷入了自我怀疑,难道他对我没好感吗?难道他不想和我交往吗?
小丽没了耐心,对男同事的回应也不热情了。
这下,男同事慌了,他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两人之间的误会越来越大了。
2.选择
小丽不甘心这样下去,便找了心理医生咨询,找到他们问题的所在,得到一个意外的结果。
医生告诉她,男人有时候也很害羞。男人常常很主动,但是遇到自己在意的事情,反而比女性更谨慎。
这让小丽很意外。因为这位男同事给人的印象非常自信,笃定。当她听了医生的建议后,仔细观察,发现这个同事与其他男人一样,有很多的不安全感。对待工作也很谨慎,领导不发话,他很少自作主张。
因此,小丽意识到这种误会局面,只有两种解决选择:要么不得不继续误会下去,要么只能彻底放弃这段感情。
可是,医生告诉她还有第三种选择:你可以主动邀请他。
小丽听完脸红了。她觉得这种事情应该男生主动,她有点不好意思。但她脑子里飘来一个声音:“像这么合适的人,你很难遇到了。”
最终,小丽主动出击,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这个故事不扎心,不难懂,但很常见。常见到,我们会因为各种事情跟人产生误会。有的无伤大雅,有的误会一结就是一辈子。
而误会的起点,往往在于我们少了一句解释,少了一声询问。
3.根源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误会的根源是双向的。简单点讲,你不理解一个人,所以用你的主观臆断,猜测了他。当然了,其他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可是,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在小丽的案例中,是小丽打破了僵局,如果不然,耗到最后,只能分道扬镳。
“耗”的结局就是,误会的双方要么不再联系,要么成为关系不融洽的人。
如果只是普通同事或者是只需短暂接触的人,你不想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护,那么当误会产生后,你可以用“耗”的方式来处理。
但如果是亲密关系,或者是需要长时间相处的关系,那你最好按照“第三个选择”来处理。
主动表达自己的出发点和想法,主动解释自己的性格和做法,是比较合适的方式。
所以,“不解释”不是一种正确的社交态度。尤其是在误会发生后,误会本身就需要一个理由。
总结一下:网上很多人认为,当发生误会时,“不解释”网一种成熟的表现,“不解释”的人都很酷。但其实,这只是为了迎合大多数人脸皮薄的心理。对周围人来说,不解释是非常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