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即便引吭高歌,也是飞溅着喧哗的泡沫。世故,即使深情诉说,也脱不了精明的算计。浮躁者,没有深入人心的“根”,世故者没有打动人心的“情”,而教育是问心的事业,需要用真情“培根”。
我在《报生活以歌》中,说到真教育要做到八个“发现”——“发现运行机制,让现代化的学校制度真正确立;发现先进理念,确立人本育人思想;发现大学校观,给校园一个宏大的世界;发现家长,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同路人;发现生命课堂,让基于学的教学成为备课设计的主旋律;发现多样课程,让基于孩子生命成长规律和兴趣爱好的课程校本化重建;发现多彩课间,让阳光体育和创意活动实实在在发生;发现多元评价,让各个层次和发展阶段的学生都得到激励。”要而言之,发现师德之美——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希望在师德。拥有了深厚师德,高超的能力水平就会“不期而至”,就可以高屋建瓴地培养时代新人。
使命与担当,这是师德之魂。对民族的未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一种大格局与深沉情愫里陶铸教育境界。做人师,就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未幸福的设计师、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全面发展的引路人。一个教师师德美好了,就会生发一种向上向善的“文化场”,无时无刻不在濡染和浸润学生的心灵。通过有信仰的教育把理想信念传递给每一位学生,通过有温度的教育把仁爱之心传播给每一位孩子……通过弘扬高尚师德,把德育的种子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预约每个幸福的未来。
精进与奉献,这是师德之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尽可能使自己业务精湛、掌握高超的育人能力,这是新时代师德应有之义。一个积极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模式,勇于尝试课堂改革的新范式,勤于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法,善于促进和增强个人的育人能力,才可能更好地演绎师德之美。最具成长力的教师才会最具幸福力,要善于自我搭设专业成长的“脚手架”,也要自觉铺设业务进阶的“通天地”。学养深厚,情感深沉,影响力自是深远。以你之光,照亮四方,这就是师德之光。
立德与树人,这是师德之向。师德是立教之本,有好老师才有好教育,“四有好老师”会成为“四个引路人”,我们要真正践行“四个相统一”。南城人在主楼上镂刻上“孕梦、耘梦,逐梦、筑梦”。就是让每个人成为“追梦人”。而立德树人、本领高超是师德的价值取向。“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直指幸福而丰盈的生命。好教师是学生的命中贵人,也是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
师德之美,成就教师教育生命的饱满,旨在促成学生幸福人生的爆发。
金辉 凌晨四点于扪心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