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我最近的心理建设文章。
我们都是闲不住的人,无时无刻都想找一些事情来“消磨”时间,想得越多就越想表达出来,不为什么只为探讨自己和梳理自己的想法。
我曾经一直以为,如果在我身上有别人看不到的变化,甚至别人看不到的优势,那么我的自信就会不由自主地得到提升一一这就好似我行走江湖的时候,深藏暗器,身怀绝技。即便我会遇到高手,我依然能气定神闲地从容地应付自如。
但是有一个点我居然忽略了,一个人真正的实力并不是由某方面比较突出的特长,而是有着相当深厚的内功,也就是自己的综合能力。
如果我们认为精通了一门很厉害的技能,或者掌握了一种十分高明的招式,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进而瞧不起别人,那其实跟活在井底的青蛙毫无区别。
广东话有一句谚语:“识少少扮代表”,它说的意思就是:
一个人懂一点就在别人面前装很懂的样子,用了炫耀自己。
过分的自信是一种幻觉,以为自己比别人稍微懂的多一点,就开始感觉自己很了不起,在这些人的骨子里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或者说为了炫耀自己,从而倾向于拒绝别人提出的意见,为了拒绝而拒绝,固步自封的行径只会让人掉入傲慢的深坑当中。
自信这个东西,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攒的,并不因别人的认同和赞赏而存在。
有些时候和朋友聊起了一些我相对熟悉的领域的话题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反驳他们的观点。因为他们确实有些观点纯属瞎猜,胡乱总结,充满逻辑漏洞。
可惜,他们并不以为然,随便敷衍几句,说出“不必较真”这类的话。明明我说的是对的,他们就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然后我心里会想着:“不听我的话,不听我的劝告,你们迟早要吃亏的。”
我所谓的追求真相的行为,其实带有一种傲慢与偏见的心态,觉得他们认识的不够我多,他们的观点有问题,我就应该理直气壮去驳斥他们吗?站在逻辑与情感的角度,有些话题可能是对方只为发牢骚而说的,单纯地发泄一下郁闷,我们却要深究到底,在一个休闲的场景谈严肃的话题,不合适。
回过头来我是犯了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逻辑错误。
- 那是我比较熟悉的领域,就代表我的意见一定正确的吗?
- 我没有认真了解他们的想法,只是听到与自己预期不同的答案就直接判定对方的错误;
- 人是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一想得到别人的赞赏与认同,二是不想被一无所知的人贬低。
我想起来《三体》中的一句话:无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千万不要有改变别人观点的想法,一点也不能有。被别人拒绝,那是一种难受的心态。
而我真正应该做的事情,不要急着驳斥他们的观点,更不能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和他们说话。对于我来说,只要静静地观察他们的言行,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持这种观点,保持微笑以及良好的心态,足矣。
现实生活就是一个大杂烩的素材库,只要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就能发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是在《军师联盟》其中一段剧情司马懿说话的截图:
“臣一路行来,没有敌人,看见的只有朋友和师长。——”
我们不应该被自己的傲慢阻碍自己的成长,傲慢和轻蔑只会使自己固守成规,拒绝进步和成长。
而当我们把现实身边发生的事情,都当作自己学习的内容,化身成为学生,反而会使我们不断进步。一切都是经验,一切都值得学习琢磨。
我驳斥别人的观点,仅仅因为我比别人更加了解和熟悉那一领域的东西,而把自己变得一个“杠精”。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不管我观点有多么地正确,听与不听那就是别人的事儿——我们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但别人是否接受我们的观点,那只是别人的事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足够。
太过于执着别人的认同感,是我最大的错误。有时候收敛收敛,谦卑做人,也就没必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毕竟我们生活得如何,并不由别人所决定。
该干嘛就干嘛去,自己继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