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媒体,明星、粉丝,四者的权力制衡总是错综复杂。而在前者双方的操作之下,明星和粉丝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畸形。
这场看似光鲜亮丽造梦之旅的尽头没有成长意义、没有长远价值,只有对明星人格与青春的残酷消耗,对粉丝时间与情感的无情消耗。
资本与明星联合,利用职业粉丝,加上媒体推波助澜,培养出了一群怪兽粉丝。
1
一个形象懦弱的偶像,会纵容一帮凶残的怪兽粉丝;一帮保护欲过剩的粉丝,总会养出一个长不大的巨婴。两者互相吸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粉丝为偶像打榜、应援、宣传、反黑、开站子、做数据,已经形成了一套默认的文化与产业,饭圈内部也会成立严密的组织带领其他人一一执行。这种主动参与,能让粉丝找到强烈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还有成就感。追星难免掺杂一些自我感动,但是过分的刻奇就变得危险。
我们假设,粉丝和偶像之间,两边人格完整度相加总和为200分。理想的情况下,双方是平衡的,只是现实里普遍存在强弱关系。
你以为那些天天为哥哥打call花钱无条件奉献自己的粉丝是弱者?在他们主观视角里,自己才是强者。他们幻想偶像是一个柔弱的少年,把他缩小为一个人格50分的孩子,粉丝则自我膨胀到150分,来保护这个可怜的小偶像。
因为膨胀的自我,他们已经失去能力判别人与人的正常界限、人际相处的常识,只想到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欲望。
李诞在节目吐槽过,粉丝特别不把自己当外人,天天帮自己的偶像骂这个,骂那个。他说:我在这里要这里揭露一个血淋淋、残酷的事实。其实真的很少明星,拿自己的粉丝当朋友。
明星和粉丝在地位上天然存在不平等。毕竟光芒万丈的爱豆只有一个,粉丝千千万。但是,这种心理落差影响到粉丝和明星两者对自我人格的认知,悲剧就要显现了。
2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国内最先蹿红的韩系爱豆,韩庚。说实话,我对Super Junior不了解,但听过一些韩庚在韩务工的心酸史。
韩庚去年到窦文涛的节目《圆桌派》做客,吐露心声道:我需要粉丝,但不想粉丝的一些东西绑架自己的人生。他表示自己想当演员,不可能30岁还继续唱唱跳跳。(他当演员成不成功我不敢说,反正他最近恢复了跳舞的老本行,跑去做街舞节目了。)
他在节目也谈到自己在韩国当偶像的时候,公司会把控你所有的形象,会以公司利益、团体利益为先,忽略个人的想法。流水线般的青春偶像,在公司长期挤压下,觉得自我很渺小,一定会反弹。他会拼命要找什么依据重新证明这个自我。
结果多年之后,韩庚说:不想粉丝的一些东西绑架自己的人生。
我不知道他说这话的时候,有没有一刻回想起他翻唱过粉丝送给他的一首歌《爱的翅膀》,收录在回国发展后首张华语专辑里。歌词写道:你们的爱是我的翅膀/给我穿越风雨的力量/感动微笑是我们的信仰
不光如此,他的粉丝甚至为他出版发行过图书:韩庚八周年自传体书籍《我一直都在》。放在十年前的娱乐圈,实属创举。
我觉得他的控诉有一部分是合情合理的,这是畸形的饭圈文化和造星工业导致的结果。只是粉丝一顿辛苦,最终却让偶像把矛头指向自己。
当粉丝感觉遭到偶像背叛,有些会起底他们掌握的内部负面消息,俗称“脱粉回踩”。
饭圈文化燃烧的尽头,就是偶像与粉丝互相伤害。
3
肯定有人觉得,我一路都是理智粉,我没有绑架我爱豆的人生。是吗?当你替他去指责别人、当你把他想象成一个弱小无助的个体,你就在打压他的人格,绑架他的人生了。
或许你会说,替偶像说话、替偶像反黑是每个饭圈都在做的事情啊,有什么不对吗?问题是大部分粉丝真的过度被害妄想症了。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要严正以待。
请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事业危机:
这则2019年11月份的新闻,结果根本不是一场误会。台湾检署方面在今年2月份正式传唤了吴青峰。也就是说,青峰和苏打绿以后可能无法继续使用团名“苏打绿”,无权演唱他们过去创作的歌曲。
面对曾经所有的创作心血遭到掠夺,面对过去十多年的恩师翻脸不认人,吴青峰是怎么回应,怎么引导粉丝看问题的?以下是他在微博发表的声明:
这就是一个强大的温柔的独立的人格,散发温暖的人性光辉。这样的人,不需要粉丝冲锋在前,而是并肩同行,理解支持。
微博评论里,大家都是非常温和地表达祝福,当然也有一些担忧。他们不会齐刷刷说:保护最好的你。
当粉丝把明星看作一个100分的人,自己才能学会做一个不多不少100分的人。当明星拥有100分的力量,就能照耀鼓励粉丝,做好自己,无视其他纷纷扰扰。
粉丝的构成,主要还是青春洋溢的年轻人,明明是初升的太阳,却在混乱的饭圈文化里一步步成为食日的怪兽。
追星本该是一个单纯的快乐的爱好,年轻的创造力本可以发明更多价值和意义。不要陷入无穷无尽的饭圈斗争、数据搬运、自我感动之中,成为资本舆论的工具人。
我送所有追星女孩一句我最喜欢的话。作家阿城写于《常识与通识》:
追星族是初恋暗恋混在一起,迷狂得不得了,青春就是这样,像小兽一样瘋瘋癲癲的、祝他们和她们青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