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小到大,我们经常被教育要重视阅读,但是却从未有人告诉我们该如何阅读。因此,我们对阅读的概念只停留在“看书”这一层面。看什么,怎么看,似乎很少人会去思考这个问题。
美国作家莫提默·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工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分成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并分享了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这本书旨在通过阅读帮助人们提高理解力。
这本论说性的书将沉底垫付我们以往的阅读认知,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骄傲会我们更好地阅读一本书的方法。
如果你是一名学生,你需要去看看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果你是一名终身阅读者,你更需要去看看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果你尚未阅读过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那么请您先跟着我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想一想,你是否也有以下几种阅读习惯?
习惯一:直接不看序言,认为序言无关紧要。
习惯二:从不看目录,拿到书直接从这一章开始。
习惯三:最后的索引和后续也直接忽略。
习惯四:看完以后,脑海当中记住的内容不多,有时候甚至不知道书在讲什么?
如果以上四个习惯你都有,而且你坚持认为,以上罗列的内容刚好是你认为不重要的,那么接下来的内容,请你跟着我一起去发现他们的重要性。
①书衣
现在很多书都有书衣包装。对于我而言,我更喜欢简单,这些书衣并不能很好地保护书,还会影响我看书的舒适感。所以我一般在拿到书之后都是直接将书衣扔掉。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我才知道,这些书衣虽然有广告的嫌疑,但是里面也有出版社对这本书的介绍。这些介绍也有助于我去了解这本书。所以,本着简单的原则,以后我会好好读一读书衣上的内容,再扔到。毕竟,装进脑袋的叫知识,停留在书页里的都只是文字。
②序言
序言一般出现在目录之前,这一部分内容一般由作者或编者邀请一些知名人士阅读或者一些作者的挚友,亦或是后人的阅读感受。
这样的序言对于第一次接触图书的人有什么用呢?如果你想要在短时间内,大概知道这本在讲什么?那么你就不能忽视这部分的内容。牛人的解读方式一定能够比我们更加准备地把握书籍的核心内容,他们也更能帮助我们提炼出一些精华,并将这些核心内容和精华集中展现在序言中。
③目录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二个层次是检视阅读。在检视阅读中,艾德勒强调有系统地粗读或略读。那么在一些论说性书籍中,目录可以大概将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罗列清楚。读者也可以从目录中快速地把握一本书的关键章节。
例如,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目录中,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直接给出具体的技巧和方法建议,那么短时间内,不同需求的读者可以快速找到他所需要的章节进行精读,并高效地获得所需技能。目录是最好的检索渠道,也是每个读者在拿到一本书应该话一分钟时间好好看看目录的原因所在。
④最后的结尾
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强调,一般的作者都不会放弃在书的结尾写一写自己的新想法或者新思路。不完美才完美。每个作者在写完一本书之后,或多或少又会有一些言之不尽的遗憾,因此,他们需要一个地方来表达自己最后的想法,结尾页成为了他们最后的最佳的选择。
瞧,这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部分原来也暗藏了许多玄机。一部完整的书值得每一页被我们眼睛抚摸过。
接下来,你会改变自己原来的阅读习惯吗?
还是愿意和我一样,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方法,重新去看看那些我们以前看过的书,还有未来我们要看的书。
改变,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