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分数出来了,几家欢喜几家忧。亲戚的小孩因为数学失利,导致心理崩溃,最后考了二本线差十分的成绩,愁死了她的父母。
还有几个儿子的同学也正在不同程度的失意中,原本估计能考五千名的同学,最后考了一万四千多名,心情失落到了极点;考了五千名的小朋友,朋友圈动态是:眼睛都哭肿了,他的预期目标是三千名;考出来感觉非常不错的那一位,成绩在900多名,实属翘楚,但还是离梦校的标准差一大截。
这些孩子在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中遭受了不同的挫折感。说到挫折感,有的人认为应该从小锻炼孩子的挫折商,认为苦吃多了就可以抗住压力,更加坚强,也能更加成功。
事实并非如此。
01
有一位同学的家长深受此观点的毒害,从小给孩子挫折商教育,比如让孩子站立一个小时不准动,这并不是罚站,而是想锻炼孩子的毅力;还有在南京夏天的火炉天气里,不开空调睡觉,想让孩子吃点苦,期望在未来的苦受中更坚强;还有不让孩子有玩耍的时间,作业做完了没事干,那就抄书,正好练书法。
这样的孩子真的会有成就吗?
结果这个孩子在中考的时候就败下阵脚,没有考上普高的录取线,最后复读初三,第二年再次参加中考。要知道,能考上普高的有57%的应届初中生,他父亲的做法旨在培养新一代精英,没想到号角还吹响人就倒下了。
所以,如何面对挫折?
02
人的心理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制,人们对它并不了解,其实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它的形成原理,就不会总是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它了。
心是有铭印功能的,它会记下一些特别的感受,比如挫折感。
如果是孩子自己经历事件带来的挫折,比如月考考的很差,心里接受不了,这时候父母要帮助孩子正面这个感受:有挫折说明你对自己是有要求的,你希望更好,这一次的成绩让你感到不够好,所以心里有压力,担心自己以后也考不好。我们理解你的想法,不用担心,一次的失利并不能说明你不认真,也并不是努力每一次都会获得理想的结果,这在人生中太正常不过了。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不用在意。
孩子此时的内心最需要的是被看见被理解,他想要更好的心被看见了,他的努力被看见的,父母告诉孩子没有失败这件事,人生曲线中有波峰和波谷,平常心对待就是,我们也是如此的。孩子听到这样的开导,发现挫折不是自己个性化的问题,而是大家都会经历的事,心就会松下来,不再陷入责备自己的循环中。
父母这样的做法,是在帮助孩子擦掉挫折感的铭印。
03
不少家长是在加深挫折的铭印。他们看到孩子没考好,大声呵斥:你怎么考这么差,你就知道玩,不认真学习,你看谁谁谁,人家多用功,以后手机不让用,游戏不让玩,电视不让看,老老实实看书学习。
家长不断加深挫折感的铭印,让孩子意识到考不好是深刻的伤痛,要好好记住的失败。家长们以为记住了,以后就不会失败了。
但是潜意识的机制正好相反,记住了失败的经历,会越来越害怕失败,于是会在下一次考试的时候,用害怕来提醒自己 :你记得要失败哦,铭印已经被加深了,我识别到了。
潜意识是一个自动的机制,没有好坏之分,只知道什么印记深就提醒什么,它只管重复被刻下的记忆,所以,越遭受挫折感,就越难以面对挫折感,痕迹太深,很难划除。
再说说那几个孩子,哪一个不是在家庭中备受关注的宠儿,面对高考成绩不理想,用“发挥不好”四个字来概括,实在太草率了。
关注什么,什么就被加强,越关注失败,失败就被加强。这些高考失利的孩子,一定是在一次次的失利中,不仅要独自面对挫折,还要承受来自外界的不理解,甚至责骂带来的二次挫折。以至于在面临高考这么重大的人生考试时,潜意识必定将过去的挫折记忆全部翻出来,一再地提醒你:你会失败,你会不如意。这是惯性的力量。
04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
淡化孩子的失意,用理解和接纳对待,促膝谈心,让孩子知道,当他面对难关时,不只是他一个人,在他的身边还有陪伴者。同时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经历过挫折,这是所有人都会面临的,没关系,不要紧,我们可以陪你一起走。
作为经历挫折的自己,该怎么做?
把挫折当做是一个阶梯,虽然现在感到苦恼,情绪低落,不过这是迈向成熟的自己的一步,这个时候停下来看看自己,内心有哪些需要被听见被看见的部分,做自己的陪伴者,聆听心声,释放情绪,鼓励和赞赏自己,最后拉着自己的小手继续前行。
孩子的人生可以有父母陪同,成年人的人生只能靠自己陪伴,幸福与否并不在生活条件的好坏,而在于陪伴自己的质量高低。
联合国评出的十大人间奢侈品,排在前三位的是:生命的觉醒,自由喜悦与充满爱的心,和走遍天下的气魄,这三点都是在建立对自己的全然接纳和欣赏的基础上的,是在每一次经受挫折后对生命的彻悟,看清挫折的目的不是为了削弱自我探索的勇气,而是增强走遍天下的气魄,让心更加自由喜悦,充满爱地行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