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认识了罗马尼亚的伟大诗人一策兰。今天继续走近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简称托马斯。原本觉得策兰已经过得很悲惨呢?托马斯也好不到哪里?为什么伟大的诗人总是被疾病困扰着,为什么会患抑郁症呢?
托马斯住在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小岛上。小时候才华横溢,5岁就能作诗。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喜欢唱歌,画画,对科学感兴趣,喜欢收藏。读书时经常去博物馆,因为父母离异,70多岁的外公成为童年时托马斯最好的朋友。
幼时的托马斯聪明机智,遇事镇定。在《记忆中的我》记载,有一次托马斯和母亲看音乐剧,因人太多,托马斯与母亲分散了,但他凭着记忆,依靠狗和信鸽回到了家。
托马斯一生写诗不多,只有一百多首,但每首都是好诗。年轻时,喜欢读果戈理的作品,在他18岁时就发表了一首诗《果戈理》,收录在他的第一部诗集《诗十七首》。当时,这首诗让托马斯名声大作。诗中这样写道:外套破旧得像狼群。面孔像大理石。坐在书信的树林里,那树林因轻蔑和错误沙沙响,心飘动像一张纸穿过冷漠的走廊……这首诗托马斯从阅读果戈理开始,接着对果戈理的童年生活进行回忆,“落日像狐狸潜入这国度"。巧妙地运用意象,“彼得堡和毁灭在同一纬度上"。把一个城市和毁灭用纬度并置,让地理历史及个人命运压缩在一起。最后把全诗推向高潮:这里,那守斋人曾被欢笑的牲口包围。托马斯用一首短诗概括了果戈理的一生,非常不易?但托马斯却做到了,他的诗一开始就达到了顶峰。
我们说生活总是这么不公平,1990年托马斯中风了,他像个被麻袋罩住的孩子,隔着网眼观看外部世界。他右半身瘫痪,语言系统全乱了套,除了他的妻子莫妮卡,谁都听不懂他的话。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他创作了《开放与关闭的空间》,正如此时的他。一个人用其手套般的职业感觉世界。他中午休息一会儿,把手套搁在架子上。中风后的托马斯不断捶击着钢琴,它们突然生长,扩展,从内部翳暗整个房子。托马斯在意识与梦的边界中挣扎,他想挣脱。于是结尾写道:往北,从顶峰你能看到无边的松林地毯/云影在那里/一动不动。/不,在飞。就像中国的古典诗歌,登高不仅获得广阔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为了反观内心起越尘世。因此,托马斯认为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认识,而是幻想。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让广大读者感受自由,和梦手足。
正因为他对诗的独特理解,托马斯十五岁时得抑郁症,总说自己能听到各种鬼的声音。他这一生与病魔斗争,却又奋力寻求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