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北宸一块听听写作课#
谈起写作,人人都有个难跨的坎儿,但难不难不重要,看不看得见那个坎儿才重要。
回答这个问题前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最想写?
答:窗外细雨淅沥,窗内淡淡竹香,桌上甜品果盘,桌下猫咪静陪…在连续搓掉写有两行字的草稿后,终于按耐不住,起身去追剧了。
仪式是有了,效率却没了,为啥?
•完美没戏
当写作的外界要求变高就意味着对所写内容的标杆也相对拉高。坚信完美的开头才是写作的开始,却忽略了既然开头就已完美,那之后敲出的字岂不是都是垃圾?“完美主义”是让人失败让人难过的病毒。我们越想信自己的不完美,完美就有更大引力,最终被它牵着走。所以每每察觉自己开始对着20个字愁眉苦脸,左删右改时,我提醒自己:学着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文字的不完美和表达的不完美。因为这才是“我”,文字本没有生命,是写她的人赋予了她生的气息,这种气息在以某种途径把作者和读者连接起来,从而起到传递感染的效果。文章好是好在读者感受到字里行间的“脾气”并不是词藻的华丽。
•逆流而上
仪式感的存在是为了激发人对某种正在进行或即将发生的行为的享受感。我们总想对自己更温柔更宽容,缩在舒适圈里,享受着一切活动行为。殊不知,享受感也有供给不给力的时候。有时,写作会成为我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像 deadline一样折磨着我的大小细胞,享受感自然消失。但这真得意味着写作带给我的享受感再也回不来了么?不!只是我没有更新自己对写作的认识,导致写作反馈与我的感受也是一成不变。我也写作之间没有相互创造惊喜,自然享受感的新鲜期很快就过去了。怎么办呢?逆流而上,反扑,与内心无感的错觉做抵抗,给写作本身传递一种主动积极的信号,他撑不了多久就会回头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阻碍任何事的因素无非来自两方面:精神层面的物质层面的愉悦与享受。只要把想做但做不好的事定义在这两因素之上,坚持的动力就会压过像放弃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