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来临,古人都有哪些过冬神器?

本篇文章来自来自 工艺中国。

没空调,没暖气,一起来看看聪明的古人如何过冬呢?

大雪时节到来,意味着鹅毛大雪盛起,冬天的气息很重了。在北方较为寒冷的地区,人们可以在冬季享受暖气带来的温暖。

然而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又是靠什么“装备”度过漫长冬季的呢?

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烤炭火,烤火的器具“火盆”,也是大有讲究:依据材质和使用者身份的不同,有铜质、铁质、木质甚至是珐琅器

在但在过于寒冷的地区,仅靠火盆烤火,效果甚微,所以,久而久之,人们烤火也烤出了各种“新意”。

熏  炉

熏炉也称香炉,是古人冬季室内取暖熏香常备之物,内放置炭火或香料,外有大量开孔,以充当“暖气”之用。

这些熏炉多为金属或陶瓷质地,造型美观别致,实用观赏两皆宜,后来成为不少文人的把玩之物,甚至出现玉质香炉和翡翠香炉。

而熏炉之外还有熏笼,工艺精美,有青铜銮金,也有掐丝珐琅,大者可至一米多高,重大数百斤,如今在故宫博物院“三和殿”等殿室中,皆有熏笼成列。

手  炉

手炉的体形相较于熏炉显得小巧许多,可以捧在手心用来取暖,相当于现代的“暖宝宝”,外壳上多有雕刻装饰,十分玲珑精致。

而它最吸引人的当数花纹纷繁的炉盖,作为散热之用,镂空雕刻的炉盖众多纹形,与炉身花纹相得益彰。

关于手炉,白居易曾写诗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足  炉

足炉可以说是现代暖水袋的雏形,器形呈扁状,以铜制为主,内可灌热水,既可烘暖足部,也可以随身携带或放入被中。坊间又称足炉为“脚婆”、“汤媪”。黄庭坚曾有诗说:“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

虽然古人并没有“高科技”取暖设备,但却以超凡的智慧和技艺,创造出诸多精妙的“过冬神器”,在保证实用性的同时,更将传统工艺中的点滴精华运用其中,诞生一件件不可多得的工艺美术精品,无不令人折服。

有待互动

南方人都用过哪些过冬神器呢?欢迎在评论区举手回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生物的适应性 适应可以指生物族群经过演化而得到的为了在环境生存的特征,或个体长时间曝露后经由性状的可塑性提高其适应...
    何幻阅读 3,101评论 0 0
  • 新月如眉勾着弯弯的思念高高的悬挂在天穹 柳叶般细长的弯月那一丝微光照不清离人的归途 月儿悬挂着,心儿牵挂着攀着月光...
    指尖芳华阅读 1,807评论 2 4
  • 科学方法论是: 一系列的技术 牛津字典的定义: a method or procedure that has ch...
    iNotes阅读 4,54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