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过10000小时定律,就是指精通一个新的领域,要进行10000个小时的刻意学习。
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一定需要对各个领域都做到精通。更多的情况是只要熟悉概念,理清脉络就足够用了;又或者时间不等人,工作任务迫在眉睫,不得不快速掌握新的知识。那我们需要多久才能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20个小时。是的,20个小时就可以让你快速学习一个新的领域。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这20个小时到底要做些什么。
像种树一样,在脑中长出知识的大树。先成干、再生枝、最后长叶。也就是先建立框架,再填充内容。
整个20个小时分为四个步骤:大量泛读、建立模型、求教专家、理解复述。
第一步 大量泛读 5小时
首先广泛收集资料。
以找书为例,可以先到网上书店去买下这个领域最畅销的3本书,然后再从这3本书的相关联推荐书目中再买5本书。最后再找2本理论体系完整的书,不一定非得是畅销书。比如《XX概论》、《XX理论》这样的。
书买来了,要怎么读呢?
5分钟看“自序”,5分钟看“目录”。
作者的自序会梳理这边书的写作目的、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逻辑。
目录可以让你从中提炼核心观点,同时可以梳理逻辑顺序。
15分钟泛读,要略过的内容是故事、证明、案例等帮助读者理解的辅助部分。
不能略过的是概念、模型、公式、核心观点,要标注出来。
最后花5分钟简单回顾一下标注的内容,然后记录自己的不解和疑问。
如果有条件最好读电子版,因为电子版方便做记录和后期整理,效率比较高。
当然如果是纸质书的话也可以用手机拍照扫描的方式,有不少这样的APP。
第二步 建立模型 3小时
这项工作尽量放在第二天精力满满的时候进行。这是挑战脑力的时刻。
所谓建立模型,有点像是画思维导图。
这里推荐使用“白板思考法”。在白板或大的白纸上,把概念、模型、公式都写在即时贴上,再贴到白板上。用笔连线把这些概念模型连接起来,建立和修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三步 求教专家 2小时
建立模型后,总会有不清楚的地方。看书也难以找到答案,那就去问专家。
为什么不先去向专家讨教,再回家看书呢?先看书是为了建立大局观,如果没有全局观则提不出好问题。回到我们初始思路上,就是要先有框架,再添内容。只看几片叶子就能想象出整棵大树的本事,大部分人是没有的。另外一点就是,专家也许对某些专项问题研究得很深,但不一定有全局观。所以别让专家过度自由发挥,不然2小时下来你会不知所云。
拜访完专家后,就是回家再次修正模型。
第四步 理解复述 10小时
经过前面的艰苦奋斗,已经到了最后一步,但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了,20个小时的时间却只用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时间用来干什么呢?-用来理解和复述。
学习完了知识就要把它好好地吸收进脑子里,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最有效的掌握知识的方法就是教别人。这时著名的“费曼技巧”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如果找不到人听你唠叨也没关系,可以自己站在白板前面,或拿出一张纸来,想象自己是老师,把整个模型和知识点一一讲给学生们听。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卡壳的地方,讲不下去的地方,思路混乱的地方。把这些漏洞记下来,然后再去翻书、求教专家,把洞补上。直到能全部说顺了为止。
至此,我们用20个小时,快速学习了一个全新的知识。最后总结一下这四个步骤:
第一步:大量泛读,广泛接触新的知识;
第二步:建立模型,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第三步:求教专家,解决难点和困惑;
第四步:理解复述,熟练掌握知识,加强记忆。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自 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专栏,因为自己在工作中也经常用到快速学习的技巧,觉得非常有用,因此写成文章分享给大家。祝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