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办了“《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系列报告新闻发布会”。
为前瞻思考世界科技发展大趋势、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200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组织300多位高水平专家,开展了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人口健康、农业、生态与环境、生物质资源、区域发展、空间、信息、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纳米、大科学装置、重大交叉前沿、国家与公共安全等18个重要领域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
原始性的科技创新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科技进步的难题。中科院报告中也有这样的结论:我国科技创新总体上还在跟踪模仿,特色不明显,离创新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报告说,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原始创新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源头,重大战略技术是引不进、买不来的”。
报告同时认为,制约我国科技生产力发展的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科技宏观管理体制,必须对现行科技体制进行更大力度改革,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体系;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体系,形成定位准确、分工明晰、竞争合作、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青年始终是创新的生力军和希望。从科技发展的历史看,许多创新的突破都是青年人做出来的。”路甬祥院长说:“我们描绘的2050年的目标,就是要经历两三代人的努力。很多工作是当代科学家作出探索和前瞻,要靠更年轻的科学家接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