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害人不浅的理财观,你中招了吗?

新一季的《奇葩说》有个辩题我特别喜欢,叫“年纪轻轻精致穷,我有错吗?”

精致穷这个时髦的词汇,常用于形容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口红,只有零支和无数支。”

“只用顶级好粮来喂饱我的猫猫狗狗。”

“咖啡,只喝来自巴拿马翡翠庄园的瑰夏冰滴。”

“红酒,必须喝来自勃艮第的罗曼尼。”

这样看似精致的生活,导致他们即便月薪上万,也会变成月光族。

当然,他们也有很多理由来为“精致穷”辩护:

比如年轻就要及时行乐,花钱买精致其实是“美”的觉醒,精致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

但是事实却是:

透支信用卡和花呗买了一个香奈儿的包包,到了月末只能勒紧裤腰带吃泡菜,不敢生病害怕去医院会花更多的钱,甚至不敢和朋友出门聚会…

然而物欲带来的刺激又往往只存在一瞬间。

刚拿到包包的那一刻你可能被巨大的幸福感而包围,可是在你拥有它之后的一段时间,这种新鲜感会迅速被瓦解。

它可能旧了、坏了、款式不新颖了,于是你会被更贵的东西所吸引,企图用看起来更具价值的符号来包装自己的虚荣心,满足自己的欲望。

英国著名思想家齐格蒙特·鲍曼在《工作、消费、新穷人》中首次提出“新穷人”概念,即拿着并不丰厚的薪水,却追逐中产的品味和生活方式,导致没有存款、透支消费甚至负债的贫穷。

所谓的“精致穷”实际上可以和“新穷人”划个等号。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沉溺在商品、符号、标签构建的社会,殊不知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跳入了商家安排的陷阱。

你看到的,只是商家想让你看到的。

你付钱的那一刻感觉很爽,这个爽感却是靠着透支未来、借贷消费、分期付款而得到的,深渊的背后是对未来更大的焦虑感和紧张感。

因此年轻亦不是挥霍的资本,年纪轻轻,更要好好的规划自己的消费行为,在有限的资源下,采取更为优质的理财举措。

除了被无限放大的消费欲,生活中还有哪些错误的、有害的理财观念?

借此机会,小编来给大家盘点一下。

01、对于小额花费的不在意

一杯星巴克35块钱,每个月喝10次,一年便是4200块钱。

说来也好笑,多少每天一杯星巴克的白领,银行卡里从来没有超过五位数的存款,还要精打细算着今天刷信用卡能积个分~

一杯奶茶和一包香烟都不贵,但是倘若你能好好计划使用,你最后获得的,将不仅仅再是一杯奶茶和一包香烟。

小编想说的是,

去菜市场买青菜不会比在进口超市买有机青菜丢人;

每天自己做饭带饭并不比出门下馆子丢人,相反这种健康又省钱的方式反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做到。

“钱,的确不是省出来的”,但是奉行这句话的人,却往往都是那些月光的年轻人。

小编更愿意将省钱定义为合理的消费规划,当你节省了生活中一些不必要的小额开销,就是迈出了理财的一大步。

02、最靠谱的理财方式就是把钱存在银行?

老一辈的人过度关注本金安全,认为钱只有放在银行才是最安全的,导致特别抗拒其它的理财方式。

但是现在的银行是允许倒闭的,并且《存款保险条例》规定,每个银行只保证用户50万元的资金是100%的安全,超过50万元的资金安全,风险自担。

也就是说一旦银行出现破产等情况,50万元以上的资金不一定获得全额赔偿,就看银行的破产清算后还剩下多少了。

并且更重要的是,近几年银行的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已经低到跑不过通货膨胀。本想着将钱存入银行还可以赚些利息,实际上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么低的利率导致你的钱不是在增值而是在贬值。

当然,小编并不是反对把钱存在银行。而是目前来看,银行储蓄对你来说,不一定就是最优的理财方式。

03、保险无用论以及错误的保险配置

实际上,保险不仅能帮你承担风险,还能帮你理财。

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等健康险,最基本的一个任务就是在风险来袭时,帮你保住“本金”;

而购买年金险则是一种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理财方式。

当然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并且主体更加年轻化。在配置保险的过程中,具备更高的主动性和接受性。

不过很多人会犯的一个错误是:在健康保障并不齐全的情况下,用大部分的家庭预算购买了很多年金险。

尽管小编倡导对资产进行规划是好事,但是年金的配置一定要在人身保障都配齐了之后,毕竟,“先保本,再理财”。

04、盲目追求高收益,幻想理财能发财

有粉丝在后台问我:“为什么要把钱存入余额宝?就算一年存一万块,一个月的收益也就够点一次外卖,有什么用?

其实帐算得倒是没什么错,毕竟你投入的本金就那么多。错就错在观念上,理财到底是为了什么?

理财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钱保值增值,先保值,后增值;理财的意义是让我们更科学、更好的规划和管理自己的资产。

衡量理财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并非收益,而是收益率。因为收益和你的本金多少息息相关,而收益率不是。

我们都知道通货膨胀是必然,几十年后几十万的购买力可能还不如现在的几万块钱。通过理财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降低通货膨胀的影响,维持住钱本身的价值,其次再思考如何增值的问题。

之前小编讲过,让资产“增值”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过风险不同,收益不同。盲目追求更高的收益而忽视自身能承担的风险上限,也是错误的做法。

近两年p2p连续不断地暴雷,就是给我们提了个醒:懂得平衡风险和收益并作出取舍,才会少走很多弯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由乙无偿返还甲 甲某无权要求返还 由乙返还甲,甲退款给乙 √ 由甲的妹妹把卖房款返还给甲 344,在人身保险合同中...
    零渡_87fd阅读 4,989评论 0 5
  • 目前销售的四玺产品,大多数伙伴的思路也是讲的养老功用和教育金功能,今天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给大家讲一讲这两部分的功能...
    刘书湘阅读 915评论 0 6
  • 年金保险是指,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的金额、方式,在约定的期限内,有规则的、定期的向被保险...
    铭印船長阅读 1,550评论 0 4
  • 圣托里尼岛上的Akrotiri Museum,有克里特岛之外最著名的米诺斯文明遗迹。虽然只有遗址的最南端建筑被出土...
    时光里的欧洲阅读 877评论 1 2
  • 上周马不停蹄。 从周一早出发到周五晚进家,8场讲座顺利收工。 泰安市乡镇中学家庭教育讲座——之前没有过多考虑就一头...
    老涓阅读 449评论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