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德今天又迎来了一位小数界的大腕——贲友林老师,一天的学习下来,他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朴实,幽默,并且是一个很关注细节的老师。朴实,源自他简单的装束,没有一点架子,幽默感,是他课堂上的符号,言语间总是能把观众的哈哈大笑,最重要的是他对课堂细节的要求很高,严苛到课堂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背后,都要往深层次去挖掘,反复追问,我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真的是对学生好吗?正是因为有这样对课堂细节的深度把握,有这样的自我反思,让贲老师的课堂重心更加向学生倾斜,而不是老师立场的“教”,虽然贲老师的课堂没有太多华丽的修饰,却在自始至终做着一件事:启发孩子,让孩子真的在学习,在思考。
上午,贲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不一样的数学课,和昨天一样的课题,找规律,不过课前贲老师让孩子们做了导学案,整堂课紧凑有质,听完上午的课,我有两点重要的感受,感受一:课前谈话体现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感受二:课堂教学主动建构搭建平台,放手让学生去“说”。贲老师在课后与老师们的互动交流中,反复坚定的明确自己的立场,我们的课到底是上给谁听的?老师到底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虽然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但是我们的理解却只是停在比较浅的层面,而我们未必完全能意识到。
在下午的模拟课堂上,所有的数学老师扮演学生,贲老师在课前强调:“老师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识,让自己真正的成为学生,感受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孩子们学习真的挺不容易的!”2个小时的课堂,课堂流程的每一个细小环节,贲老师都一一点评,反复追问,我们为什么这么设计?我们这样做真的好吗?几个问题下来,让我陷入了沉思,好像平时在课堂上,作为老师,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学生的学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却没有真正的被重视,即便是有了一些琐碎的影子,却不能真正的贯穿始终。贲老师就如何进行小组分组,分了组后如何发言,发言的顺序如何选择,如何台前展示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细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贲老师都一一指导,并且让我们明晰他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
一天的学习,让我对贲老师的教学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对学生立场有了更多的理解,真正的好课不是老师华丽的语言,也不是陷于表面的浮华,更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戏剧,真正的好课,是老师忽远忽近,启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发问,启发学生发现规律,教师的等待,会赢得学生更多的精彩,课堂不是给老师看的,真正的课堂风景,是在学生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