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书友品红楼有感

生于忧患!

雪芹以第五回与这第十三回这二次梦境描写,真是一笔也不可错过,这二次以梦境为载体所传递出雪芹对于《红楼梦》全局中关乎于天道与世间之哲思才是真正关键之所在。

‘秦可卿’托梦一段之初,自表明身份后便直奔主题幽幽道出二句俗语,一云: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云:登高必跌重。

先看"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本是自然规律之下所产生之自然现象,其后之规律便是"盛极必衰"之天道。再看"登高必跌重",这便是"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之劝谏,越到顶端越危险,一旦跌倒便死无葬身之地,也是在诠释出"泰极生否"之天道。

雪芹用极其通俗易懂之文字来表达其对人世间于眼前所拥有之一切荣华富贵、一切功名利禄,一切风光无限之思考,那便是"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之基本思考,自古就有《易经》之"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又有‘孟子’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有《汉书》之"安不忘危,盛必虑衰",再有‘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等等等等,可以说"忧患意识"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根植于心之最基本思想之一。

但在雪芹这里却更进一步加以升华,在《红楼梦》中把这些"忧患意识"从男性世界之士大夫阶层中剥离出来,成为闺阁女儿们也可以去一一谈及的人生思考,也可以去着眼观察的命运情怀。而这样的女性内心世界的力量在古代文学鲜有人尝试书写。雪芹为闺阁们立志,为女儿们立传将这些原本属于男性世界上的思想层次也为女儿们而设。

此处从‘秦可卿’之托梦中道出之"忧患",再令‘王熙凤’听得字字斟酌,是二个女儿们之间最为深层次的对话。于当时社会虽然女性之肉体层面与精神层面都依附着男性是不争的事实,但从雪芹笔下这些青春女性们之思想却率先走出来,她们也可以真知灼见,她们也可以远见卓识,她们也可以志存高远。这些女性之思想虽然于当时之时代终将化为一声哀叹,但这才是令雪芹真真正正感动而为之讴歌之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述过‘秦可卿’托梦之视角之变,再看此处脂批一句[甲戌侧批:一语贬尽贾家一族空顶冠束带者],此句脂批是为‘秦可卿’道...
    流一盏灯阅读 1,664评论 0 6
  • 接而叙之! 雪芹将此第十三回起初便将现世中之‘秦可卿’便要逝去之际‘托梦’于‘王熙凤’道出"今日回去",这"回去"...
    流一盏灯阅读 1,079评论 2 4
  • ‘秦可卿’托梦而来,一开始便笑颜如旧,轻启朱唇,[含笑说道:"婶婶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
    流一盏灯阅读 1,839评论 1 4
  • 雪芹在选用‘王熙凤’作为托梦之承担者,不仅会只从‘秦可卿’一个视角上考虑,还有全局之照应。 此次‘秦可卿’托梦中,...
    流一盏灯阅读 1,495评论 0 7
  • 为何于此处‘秦可卿’托梦之际而岔开谈及《红楼梦》之难读之处呢?主要因为,如若不知雪芹用‘神化故事’、‘梦境情节’、...
    流一盏灯阅读 1,35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