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逢年过节回家的时候,有妈妈在一个空间,她总是会提醒自己做很多事情,从起床吃饭,到自己衣食住行,以及出门的时候,还会多问你一句,什么时候回来啊?
很多人一个人在城市呆久了之后,突然在这几天面对这种情况,就会变得很崩溃,因为他习惯了,一个人,很自然,很沉默的,把生活中的很多细节,也处理结束,但是突然多了一个妈妈在身边,妈妈这么长的时间没有见你了,当然希望在每个角度,都对你进行一些关怀,或者是照顾,哪怕是一些陪伴。
这种行为,刚开始,第一天和第二天,是会感觉温馨,有亲情,但是到了第三天,有人发现演不下去了,比如我有一些写字的朋友,他真的是旁边不能有一个人,他才能酝酿很长的时间,进入一种写作状态,以前我听见这种言论都会,啧一下。表示实在太矫情了。
以前读书的时候,一个班,30多个学生,写作文,旁边不是很多人吗?照样也得写800个字,在40分钟之内,现在突然需要没人了,而且必须安静,没有打扰,外卖和咖啡,最好也不要在这个时候送过来。
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样一种,强制要求的空间的,洁癖状态,是可以出成果的。而且写出来的东西,会不像是自己写的,最后一看,当然是后看的时候旁边是有人的,一看,觉得写的真不错,因为我们有个标准,作业,写的不错的时候会有些怀疑,怀疑不是自己写的东西,因为写的太好了,忘了这种东西,是一个人,一个,安静的空间,没有人打扰,将情况写出来。
一过年回家,几乎24小时,不可能营造出这样一个空间,除非什么情况呢?去酒店开间房,然后告诉朋友和家人,在多少小时之内,不要打扰自己,手机关掉,不上网,然后写作工具,提上来,安安静静的,写上那么多长时间,这么说起来,这种写作环境,实在是太苛刻,好多人觉得没有必要,主要是觉得没有必要去浪费。也就导致他们最终,没有称为,很厉害的作家。
因为可以去调查的,不管是香港的李碧华,还是写东方快车谋杀案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都是很喜欢,去酒店开间房,安安静静的自己写,我怀疑那个时候,他们其实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写作的工具,然后,背后,有一种力量,推着自己,结合一些灵感,把故事,把想要写的文章,给展现出来。也就会导致事后我们再看,有点不相信这篇文章,是自己写的,很重要的原因。
写作它只是很小很小的一方面,一个人在家,如果愿意沉浸式的,去投入一些,角度,动作,或者是领域,就会开发出各种各样,让人达到,忘我的,舒服的境界,也就是说很多人一直在说,他们需要孤独,需要寂寞,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需要他们表达的这些东西,而是,需要一个人,不被打扰,进入忘我状态。
看书是这样,看电视剧看电影也是这样,现在90后愿意一个人看电影的比率已经超过了50%。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但有人提出,想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我不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对方是不是在讨厌我,而是她真的真的很需要,一个人,和自己相处,但这件事情,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很奢侈的事情。
我在香港,台湾,走在大街上,看见人来人往,哪怕在最繁华的地方,突然想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发现没有地方可去,在日本当然开发出了很多胶囊宾馆,小的咖啡屋,或者是漫画书店,你可以钻进里面呆上,半天或者几个小时甚至,通宵在这里过夜都没问题,但是如果随时随地让自己可以,稍微的冷静的带上,一段时间的空间。在我们国家,是很少的。每次我在逛街的时候,都是希望,一百米以内,有一个,胶囊宾馆,我不是为了去睡觉,纯粹就是,想一个人,呆一会儿。
也不是为出什么成果,呆一会,就能自动喂饱自己。不至于滑落到烦躁上。当然,也能快速回归人群,也就不会呆到烦闷和无助。可以自由在几种状态里游走,时进时出不陷入,才是天堂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