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自己不太相信宿命论,不过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慢慢的也理解了宿命论的真义,也逐渐理解自己所知的局限性。现在我慢慢意识到人其实就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社会滚滚潮流中被不断裹挟向前。
世界就是我们头脑中的反象而已,你是怎么理解世界的,在你的头脑中世界就是怎样的,并且我们会认为这就是真实客观的世界,即使这个跟真实的世界差距甚远。
有时会造成我们只能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事物,而对其他显而易见的事物却熟视无睹,并且认为聪明的自己已经掌握了所有真谛,想想也是充满了讽刺。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19世纪末,意大利的罗塞托人大量迁居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当地医生发现,迁居至此的罗塞托人既没有特别健康的饮食也没有独特的基因,但55岁以下的罗塞托人中竟然没有一人死于心脏病,这事对当年心脏病流行的美国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医生将他们称为“异类”。或许我们会将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归结为饮食、地理位置和遗传基因,不过通过后来的不断研究专家发现其中还有生活的环境、社会的压力等被我们严重忽略的因素。
更多的例子可以告诉我们,孤立地考虑某几个大家都认为的显而易见的因素,不一定能够解释导致某件事的结果的具体原因。而我们大多数对此并没有太多清晰的认识,以为自己了解的即是这个世界全部的真相,被蒙在鼓里却浑然不知。
有时有些人或许也能逃过这样的圈子。不过这可能得借助原生家庭的协同帮助,单靠自身有时也会比较困难,或者是这个人本身比较厉害或许也有机会逃离。
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对之后的发展会起到巨大的作用,这也是我慢慢理解宿命论的一个关键。能够跳出自己固有的阶层或者圈子里需要非凡的努力,当然还有虚无缥缈的运气。事物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和路径依赖,偏离这个轨道有时需要足够的运气。
一个人在家庭生活中会习得父母身上的各种优点和缺点。一个经验和社会阅历更丰富的父母会为孩子提供更宽广的视野,这对这个人以后的发展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假如从小生活在政客家,那么自小就会习得各种为人处事的礼仪,比如酒桌上的礼仪,怎样握手,怎样展现出自己的涵养,怎么待人接物?怎么了解对方的思想以及如何去交谈?都可以从父母身上学习人际交往的关键之处,做事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并且这种能力会内化到小孩内心,就好像是天生就会一般。
而一个从小没接触过的小孩初次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将会显得是那么的不知所措,惴惴不安生怕把事情搞砸,更何谈得心应手了,当然对人心也理解不了那么通透。
把时间放长来看,之后成长中遇到的各种棘手之事,经验丰富的家长可以站在更长远的角度通盘考虑全局做出最有利于自己孩子的选择,更可以将自己的人脉和各种资源调配来帮助孩子度过难关,这就好比是人民币玩家,打游戏各种装备齐全,犹如开挂!这种培养模式也称之为协同培养策略。
而那些涉世未深者或其父母压根没经历过这些事,自然也不能给孩子提供更长远通盘的考虑了。这种培养模式称之为自然培养策略。自然成长策略则只把孩子的成长当成孩子自个儿的事,因为抚养孩子长大对这些父母来说仅仅是责任而已,且也已经耗费了他们不少的力气。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路径依赖选择道路的差距是如何巨大了?
有时一个人能够获得成功跟时机的选择也很有关系。正所谓时势造英雄。1975年1月被认为是个人计算机时代的起点,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是越早接触的那批人有可能享受到最大的红利。
仔细观察和研究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中影响整个世界的人,他们的出生年份都如此接近,大部分出生于1955年左右,这真的只是巧合吗?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面世的时候,上面这些人恰好都是19-22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大胆无畏,冲劲十足,也没有什么家庭的负担和生活的压力,正是学习的黄金年龄,稍稍学习几年之后,就是在新领域大展拳脚的年纪了。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巨人们的例子来说,如果他们出生在1950年之前,那么在1975年时他们可能正为家庭和孩子奔波忙碌,要放弃现有的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边工作边保持在新领域的大量学习更是不太能做到,也没多少人会尝试花高价去购买一台在当时并不知道有没有用的个人计算机。
而如果你出生在1960年后,同样会因为年龄太小而错失很多实习和创业的机会,当你终于等到的时候,大佬们早已分完山头。
所以,时势也有讲究,尤其是当某些能够改变世界大局的新事物出现的时候,你正处于什么年龄和状态对成功来说至关重要。
而这个不是你能改变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你一个人的命运跟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很有关系。假如说你很能打仗,杀人技术更是高超,这要是在古代或者战争年代或许你就是一代名将,可出生于现代就更有可能被埋没。所以并不是说你有问题,而是你所处时代不同而已,只有拥有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才能才能生活的更好。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旋律,虽说我们各自的发展会受到自身所处环境的影响,想要跃迁得需要额外的能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此付出努力去获得更好的生活。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关键看我们如何应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