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对象
多元思维Hack(明白老师):https://mp.weixin.qq.com/s/Qu9LFpq53aTpomC-V29BKw
内容拆解
开头
一两句话介绍最近的七夕孤寡蛤蟆,并附上具有代表性的网图,传达清楚了一件事。
然后找了个淘宝的店,算出营业额已达10万,给读者带来意外。
引出自己要拆解这个赚钱流程。
可借鉴的点:如果是介绍最近发生的事,可以按照这个套路,先说明下什么情况,辅以代表性图片来介绍。随后用一些有冲突性的点(这里就是一个简单模式赚了10万),引出自己要讲的内容。
框架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讲了五个点:
产品(是什么) 分用户方、服务方、执行方
营销 (为什么火) 形式新奇,搞怪,匿名,低价
拓展(这个事件的借鉴意义) 流量、客单价、转化率
应用(普通人如何复制) 准备、冷启动、增加收入;需求、场景、用户 三个维度如何开拓思路
收获(通过案例我们学到什么) 引入到学习知识,要触类旁通
思考:在写任何话题的时候,都可以参照这个模式搭建一套框架。先介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几个关注事情本身和本质;然后从事情发散,看看事情和其他的基本原理怎么关联,有什么借鉴意义,这部分则重点关注与其他知识和应用场景的链接。
吸引点
开头通过反差,引导用户愿意读下去
介绍产品本身逻辑的时候,分三个维度,总结了一些要点,基本每个维度里面包含一个底层逻辑,从而有细节有原理。
介绍营销方面的亮点时,是从喜欢=熟悉+意外这个点出发,通过乔布斯的经典案例来说明,从而把这个点讲得比较明白。后面结合搞怪、匿名、低价等特点,说明了下营销比较出彩的地方。
通过GMV三要素:流量、客单价和转化率,把这个事件分解了下,算是理论的实践案例,这种迁移也比较有吸引力
普通人如何复制部分,也是说细节要点,说原理;结合场景、用户、需求三个要素,把案例分解了一遍,又是一次迁移
最后甚至上升到了通用的学习领域,告诉我们要思考背后的逻辑,以及与其他知识的链接,算是对这篇文章的总结
结尾说明了下 大家不愿意行动的误区,并做出了相应的解释,推动人们去做。
案例
乔布斯推广iPhone
场景:对于喜欢=熟悉+意外 的应用,利用iPod+Phone+Intenert组合,引出了新的产品iPhone,惊艳了所有人
为什么用:首先,乔布斯知名度和大家的信任度高,iPhone也是产品界一个非常颠覆性的东西,这样一个东西,也用到了本文提到的基本原理,立马让这个原理深入人心。
可以借鉴的地方:以后给别人讲原理的时候,可以把这个原理最经典的应用拿出来,特别是那种知名的、由一些认可度非常高的人应用出来的案例。
圣诞帽和国旗
场景:为了表明这个七夕蛤蟆其实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场景,作者举例去年的微信圣诞帽活动,以及国庆的国旗活动,表明七夕蛤蟆抓住的是情人节的单身汉心理,而国庆这种抓住了大家的爱国心理,都是针对需求这一维度精准服务。
为什么用:首先,为了充实需求、用户、场景三维度中的需求这一维度的拓展,借用微信背书,提及之前的国庆红旗活动,也是利用熟悉+意外,熟悉的是活动,意外的是两件看似无关事件的联系,从而让大家对于这个点有强烈的认同感
可以借鉴的地方:平时对于自己关心的领域的一些经典实践,要结合基本原理去分析,这样以后给别人介绍原理的时候可以马上拿出来。明白老师这个肯定也不是偶然搜到的,必然也是之前微信国旗活动出现的时候,就用心分析记录了,因而才可以信手拈来。
夸夸群
场景:为了说明场景这一维度,介绍了之前的夸夸群,那个是社群场景,和当前的一对一不太一样,说明了场景和服务的强相关性
为什么用:解释场景不能生搬硬套,七夕蛤蟆适合一对一,夸夸群适合社群。
可以借鉴的地方:注意平时积累
总结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总结以下值得借鉴的点:
1. 开头要写得有冲突性,从而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2. 写作框架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先介绍清楚要讲的点,最好关联到基本原理上,打造纵深;然后再发散思维对知识进行拓展,从而拓展宽度。有了深度和宽度,提升了大家的理解和视野面,自然会感觉收获满满
3. 平时要多积累基本原理,最好是从自己想了解的,自己想写的领域入手。这篇文章对于商业领域的一些基本拆解方式信手拈来,比如影响GMV三要素,场景分解的三要素等,这些点平时作者明显都有积累对应的案例,所以并非简单说下原理,而是真的能结合实际,因此干货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