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世界读书日听韩鹏杰教授讲“老庄”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正巧今天在陕西省西安中学举办了一个“践行全民阅读 共建书香陕西”的示范活动,趁着周六休息,便欣然前往。在会场上有幸听到韩鹏杰教授讲“老庄”,讲解深入,观点独辟蹊径,顿觉醍醐灌顶,深感国学之精深。


韩鹏杰教授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韩鹏杰老师从上善若水讲起,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易经当中处处都有关于“水”的优秀品质的描述,水可结冰,坚如钢铁;水可化气,聚力无穷;水最是柔软,却能水滴石穿;水净化万物,包容接纳;水可化为云雾雨露滋润万物;水不争斗无索取,周济天下等等。

      说到另一个形象之物,便是“风”,大象无形,我们没见过风,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观察、感受能了解到风的存在。当代词语的作风、风气等,无不用形象的“风”来说明道理。讲到“地”的时候,说大地“厚德载物”,我们常说一个人地道、厚道,就是形容他有大地一样的品质。讲到“天”的时候,说起天理,天道;人在做,天在看!一件事情做的对不对,我们会有有没有天理来形容,想想确实有趣。而整个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对于“道”的形象化表述,就是道路,人走在道路上必须要有方向和目标,没有方向会迷路,没有目标是流浪。还要遵守必要的规则,注意相关的边界。短暂的时间把道德经解释的简洁通透,让我耳目一新。

      在讲到庄子的时候,韩教授用了12个字来概括庄子: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逍遥游。庄子在对世界的认识上是“齐万物”,万物平等。他认为天地间所有生灵是相互平等、无所区别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人类与万物不仅要“合而为一”,还要共存共荣,和谐相处。说起庄子梦蝶的故事,为什么只有庄子怀疑是蝴蝶梦到庄子,而普通人不会这么认为呢?源于他的齐万物。

      庄子认为是非之争无意义,“齐是非”体现了庄子对他人的人文关怀和宽广的学术胸襟。说起注明的“子非鱼”故事,快乐是内心(个体内在的)感受而不是外在表现。庄子说他知道鱼快乐,但就不告诉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可以不相信他知道,但在理论上你也没有百分之百的理由说庄子肯定不知道。「庄子知道这条鱼是快乐的」是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一个问题。庄子还认为,事物的“ 自然本性” 是没有感官,不分是非,无知无觉,无思无虑,浑浑沌沌的,你勉强地硬要它用感觉器官去思虑,去分是非,那就反而会害了它。

      而他在人生态度问题上,则是“齐生死”。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有何患,故万物一也。”一旦死生被视为无悲无欢,无恸无喜,整个人生变产生了根本性的转换。这样,死生大事,被泯灭于“无何有之乡”这一精神空间的气聚气散之中,一切都顺其自然。

      “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在庄子看来,达到这种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斋”、“坐忘”,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游。说起“游”字,你知道刚开始是没有三点水的么?后面才有的三点水,然后又加了个走之旁,简化后才变成现在的“游”,而这个字里的故事,你知道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何谓“逍遥"之“游"?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有《庄子音义》,解 篇名云:内篇,内者,对外立名。“逍遥游者, 篇...
    彭小艾阅读 3,848评论 0 1
  • 一、题解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主旨。《庄子·天下》是一...
    彭小艾阅读 1,088评论 0 7
  • 赏析1 文学赏析 《逍遥游》是集中代表庄子哲学思想的一篇杰作。在构思上采用了文学上的形象思维的写作手法,运用大量的...
    彭小艾阅读 857评论 0 2
  • 如果你相信大众媒体上的内容,你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大众”。真正的创业者,是能够看到背后的信息量,去芜存菁做出正确决策...
    solonyl阅读 298评论 0 1
  • 文/陈泽坤 你是我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是固执,是相思 我在风雨雷电时与你皆得意 你在春夏秋冬里与我空欢喜 说是春天欣...
    陈泽坤阅读 2,564评论 11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