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完胜

八十年代,随着文学的全面兴起,思想的桎梏被松动的政治一点点剥蚀,集体主义下的统一思想也逐渐由开化的个性主义消释化解,由知识分子所倡导的精英文化占据了八十年代的主导地位,然而时间还没有走过短短的十年,这个新确立的精英知识分子话语霸权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兴起的九十年代浪潮里,受到了文化市场中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极大挑战,新媒介方式的转化更是加重了这场去精英化危机的扩大化。精英文化中纯文学的神圣光环所构造的自主化与审美无功利化的美学标准所赋予的崇高性、神秘性和稀有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解神秘化的趋势,而这场潜滋暗长的运动的始点源于自下而上的民间,具有强烈的商业驱动性和大众参与性。

文学艺术在逐渐丧失崇高以后,快速被日常生活的审美所渗透,发展为大众文化与商业文化相结合的解精英化的思潮,而隐藏在其后的官方文化虽按兵不动,却给了这场思想运动最大的直接动力。这些新的文化与艺术形态以精英文化的标准来看根本就难称艺术,更谈不上具有文化的资格,但在其快速、简单、通俗的意识形态中却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中心与原点,成为一切价值与审美衡量的准则和判断所有眼光的标准,具有了难以估量的受众群体。

九十年代的精英知识分子虽然扛起人文精神和道德理想两面大旗,竭尽对这种由文化市场与现代传播工具合力产生的大众消费文化极力声讨和强烈抵制,维护知识分子文化艺术的神圣霸主光环,抢夺审美标准的话语权,塑造纯文学的严肃高贵性,在质疑大众文化的合法性中找到最有力的辩词,斥责大众文化的媚俗、堕落与欲望,确立文化批评的话语类型。但遗憾的是,这场由高向低对自下而上的思想较量却大而虚空,忽视了由官方文化主导的社会政治层面的统治功能,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没有彻底被开掘,官方虚假掩盖下政治的自由操控了大众文化下娱乐与消费的自由,造成了公共政治下萎靡畸形的消费金钱价值文化,利益的趋势与财富的追逐最终确立了社会的冷漠与关怀的沦丧,文学艺术在官方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虚假繁荣里被彻底冰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说《福尔摩斯》中福尔摩斯对华生说了一句话:你只是在看,而不是观察。这两者其实是有差别的。这让我又想起了这几年被说...
    Branden阅读 640评论 0 3
  • 一个人,有吃的念想,才有活的欲望。爱美食的人,注定也是热爱生活的。现如今,并非喜欢到处觅食的人,就能担起“...
    伊万的故事阅读 309评论 0 0
  • 工作,解决问题,权衡时间成本,去解决问题 用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工作事情有两种, 第一,来自项目的任务 ~ 解决...
    Matrix101阅读 685评论 0 0
  • 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 《何以笙箫默》中何以琛说了一句“其他人都是将...
    天真小魔王阅读 42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