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股神、奥马哈圣贤以及投资奇才!
截止到今年7月17日,在《福布斯富豪榜》上面,
他以净资产73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四!
他就是享誉全球的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
1930年8月30日,巴菲特出生在美国
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
父亲是股票经纪人,也是镇上唯一的国民议员。
巴菲特拥有较好的家庭条件,但小时候却很不合群。
同龄小孩都爱看迪士尼的动画片,
巴菲特看的却是《赚1000美元的1000种方法》。
11岁的时候,巴菲特便开始炒股!
16岁时,他就靠着股票赚了53000美元!
对于上大学,虽然巴菲特觉得“学校根本学不到什么!”
但他还是选择了坚持,用3年的时间修完了所有的学分,
而且科科都是A,目的只是想着赶快读完,不要耽误炒股赚钱!
从巴菲特儿时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
一个人长大能不能成为富豪,
真的不能只看学习成绩,还要看他对钱有没有兴趣。
巴菲特深知这一点,倘若没有兴趣或者天赋,
再好的平台和背景也是无济于事。
这有别于我们古代一个传统,就是让满月孩子抓阄,
以抓取的先后顺序让大人来判别当时孩子的发展方向。
巴菲特真的是兴趣使然,而抓阄纯属娱乐好玩。
而且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巴菲特一样,
可以在几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包括他的儿子。
大儿子在找寻人生理想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好一番折腾,
他退学后给人挖过地窖、帮别人种玉米、当建筑工人,
在老爸旗下的一家公司做停车场收费员,竞选过公职,
在小城的管理委员会呆了四年,
最后才终于找到了今生最愉快的事业——做一个农民。
关于巴菲特的传奇人生,我们浅尝辄止的介绍一下就够了,
因为,我们并不打算剖析巴菲特是如何赚得盆满钵满的,
一是这样的鸡汤案例网上比比皆是,已经有些审美疲劳;
二是打鸡血的内容是否有用?道理都懂,可也没见谁因此改变。
相反,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巴菲特犯过的一些错误,
相比较成功人生,可能这些鲜为人知内容对于我们来说,
才是惠及一生的“财富”!
巴菲特的公司,鼎鼎有名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就被巴菲特认为是他早期的一个大错误。
1965年,巴菲特虽然很清楚纺织行业没什么前景,
却没有抵挡住“太便宜”的诱惑而买下伯克希尔的控制权。
当时的伯克希尔纺织厂约有4700部织布机,
巴菲特总共购入了价值约1400万美元的伯克希尔股票。
巴菲特在1970年成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
到了1970年代末期,这家日薄西山的新英格兰小纺织企业
已经开始退色,虽然该公司曾经出现短暂的好景,
但因为来自海外竞争压力庞大,终于不敌日趋式微的命运,
巴菲特于1985年卖掉伯克希尔纺织厂,
并利用该公司业务的短暂繁荣期,
以及透过削减营业资金的方式取得现金。
巴菲特在1991年的伯克希尔年会上解释,
虽然二次大战期间很多人的西装里布都是哈撒韦的产品,
但是当外国公司能以更低廉的价格制造同样的布料时,
哈撒韦光荣的历史便失去了意义。
后来巴菲特自嘲地将这种“买便宜货”的投资法
比喻为“雪茄烟蒂”法。
从这次教训中巴菲特总结出一条重要投资感悟:
“以一般的价格买下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
要比用非同一般的好价格买下一家一般的公司要好得多。”
另一广为人知差点成为巴菲特“滑铁卢”的投资案例,
则是所罗门兄弟,巴菲特初次与所罗门兄弟公司相识于1976年,
当时政府雇员保险公司陷入破产边缘,
所罗门兄弟公司出手解救了,巴菲特对此充满感激,
当时所罗门兄弟公司的经理为约翰.古特弗罗因德。
1986年,所罗门公司的利润由于员工工资大幅攀升而出现缩水,
部门主管和公司大股东开始发难,一个企业掠夺者出现,
准备收购公司。危机之下,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向巴菲特求助,
巴菲特对约翰.古特弗罗因德非常信任,
也因为以前约翰.古特弗罗因德帮助过他而充满感激。
巴菲特认为投资银行业难以预测,无法判断其前景,
自己对投资银行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获利情况
都没有特殊的远见。所以1987年,
巴菲特投资7亿美金购买所罗门公司的可转换优先股。
表面上看,这笔交易充分反映了巴菲特的安全边际原则,
只要所罗门公司不破产,巴菲特能够稳赚9%的年利息,
当所罗门股价高于38美元时,还可以选择转换成普通股,
在股票上涨中收获更大的利润。
但是,怕什么来什么,在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五),
道琼斯指数单日狂跌508点,当日跌幅为22.6%。
所罗门公司当日损失7500万美元!但是更棘手的问题还在后面,
所罗门公司是美联储所发行国债的主要承销商之一,
只有主要承销商才有资格直接从美国政府那里竞标购买国债,
然后卖给其他人赚取差价,
因此这些大承销商几乎垄断了美国国债销售市场。
所罗门公司发行部负责人保罗.莫泽,
在1990年12月和1991年2月的两次竞拍中,
超过规定上限竞标国债,然后将国债囤积起来,
借此压榨手头“国债”短缺的公司。
所以,财政部即将要宣布禁止所罗门参加财政部的竞拍,
此举相当于宣布所罗门公司的死刑。
在万分紧急之下,60岁的巴菲特临危受命,
担任所罗门临时董事会主席,
财政部才同意保留所罗门的竞标权利,
上任后,巴菲特着手对所罗门公司的文化进行重整,
大幅压缩成本,希望让公司逐步恢复名誉。
所罗门公司被监管人员彻查,巴菲特也被召见到参议院作证。
巴菲特被折腾的筋疲力尽,但所罗门公司也逐步出现好转,
股价也慢慢在上涨。在这次拯救行动后,
巴菲特的名气飙升,成为人们眼中的英雄。
究其失败原因:所罗门员工贪图暴利违规操纵国债
致使其陷入破产边缘。巴菲特虽贵为投资大亨,
但是和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触甚少,
所以没有意识到华尔街根深蒂固的贪婪短视文化
令其中任何一家机构难以出污泥而不染。
也就是说,孙子兵法的知己知彼,巴菲特没有参透。
投资美国航空则是几乎与所罗门同期发生的另外一起投资错误。
1989年,伯克希尔公司购入价值3.58亿美元的
美国航空公司优先股。随后美国航空公司开始萎缩,
1994年底,伯克希尔将美国航空帐面的投资金额
调降为8950万美元,
当初一美元的投资等于仅剩下25美分的价值,
虽然哈撒韦在美国航空上最终是实现盈利了结的。
巴菲特为此一投资也是耿耿于怀,
有一次有人问他对发明飞机的怀特兄弟的看法,
他回答应该有人把他们打下来。
这次投资的失败原因是:
航空业的壁垒主要在于服务质量和成本优势,
但是除西南航空外,
美国其他航空公司并未基于服务和成本建立有效壁垒,
故随着西南航空迅速崛起,竞争环境日趋激烈,
利润率大幅下降,而规模巨大的固定资本开支又不可减少,
使其财务状况急剧恶化。航空业在巴菲特的能力圈之外,
而且由于80年代航空价格管制刚刚解除,
西南航空还处在发展之中,故航空业利润极佳,
看起来离破产相当遥远,所以巴菲特未料到后来的剧烈变化。
巴菲特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至98年市值增长11倍,
年均复合收益率27%,实为投资中经典案例。
但是过犹不及,98年以来可口可乐成长缓慢,市值几无变化,
而巴菲特一直持有至今,成为其投资败笔。
巴菲特曾在股东大会上作出解释:
可口可乐在海外市场上每人每年喝59罐可乐,
在美国市场上每人每年喝300罐可乐,
因此成长空间巨大,故股价虽贵,仍然值得拥有。
失败原因:喜爱糖分和咖啡因是人的天性,
百年来可口可乐也借此激发了人们的消费热情,
但糖分和咖啡因有害身体是不可辩驳的事实。
对饮料这个广阔的市场虎视眈眈的各路企业也针对这个软肋,
一方面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对可乐的害处作充分说明,
一方面培养健康意识,终于促使消费者疏远碳酸饮料。
巴菲特因为深知糖分和咖啡因的诱惑性以及人性难改的道理,
又见到可乐百年来畅销无阻,
以致于没有预料到健康型饮料企业的强大宣传攻势
足以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关于巴菲特的投资失败案例还有很多,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也不一一列举。
我们并不是在这里抒发“巴菲特你也有今天”的心态,
也不是表达巴菲特是人不是神,或者该跌落神坛的看法,
反倒是这更像是一个真实的巴菲特,有赢有输,有赚有亏,
而区别在于,能从失败中学到什么,吸收什么。
巴菲特在其每一年的致股东信中,
时常郁闷剖析自己的投资败笔,正是不断反省,
才最终打造了几十年来传奇般的投资生涯。
对于投资者来说,从巴菲特的失败和教训总结中
可以学到的东西可能要比从其成功中学到的更多。
伯克希尔副董事长查理芒格,
在去年2月11日最新的演讲里这样表示:
尝试做成千上万的小事很难,
但试着把几件事情做好,就会有好的结果,
少数几个好的决策就可以带来长期的成功。
可见,犯错在投资中并不可怕,
重要的是避免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错误,
以及如何不断从错误中学习,
而这也许正是优秀投资者区别于常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