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接到一个女生家长的电话,反映大扫除时一个男生和她的孩子起了冲突,还打了她。我单方面了解了情况,然后给男生家长打电话。
这个男生还比较听话,但是以前的老师反映以前可不是这样,难道又反复了?
在电话里跟男孩妈妈简单说了情况,然后与男生直接对话。先让男生简述事情经过,然后开始先入为主。“马烨回家跟家长说你打了她,还要挟她赔偿你的文具,我就想,你现在进步很多,不会这么做的,对不对?”他说他是说过要和她妈妈说让她赔,但是只是吓唬她而已。“对呀,你男孩子心胸宽广,一定不会这样做的。再说涂改带本来就不建议用,现在不见了,就当正好帮你下了决心不用了。”他说是的。然后和他妈妈沟通了他最近的表现:没有明显违纪,但是学习上不主动,缺乏热情,不会听课。家长还很通情达理,也了解孩子的心理,说的话我都认同。
重要的是,今天就两个孩子冲突的事与他们沟通,我没有先站在老师的高度指责批评,而是从肯定他的表现,觉得他应该是这样的孩子入手,避免了孩子单方面认为老师偏袒谁。毕竟两个孩子各执一词,也没有旁证,不能主观判断。只能冲着“小事化了”的目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