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柠七儿
2018年8月2日
星期四 晴
总是会有很多个阶段,在某个时间段不可抵挡沉溺于一种心情,而当被什么砸醒,幡然醒悟的时候再去开始生活总觉得晚了一步。
如果醒的早,还有机会重新去开始,如若不然,可能时光已经打磨完了你的棱角,你不再相信还有梦想之类的东西,你也不再相信还有关于“自我”这件事,只求安稳的过了完这一生,得过且过,习惯了心安理得的拿顺其自然来慰藉自己。命运从来不曾承诺过我们什么,我们却把所有的期许交给了命运。
总说的“命运”之词,一半是命,一半是运。如果说“命”是既定的,那“运”就来源于你如何选择与对待。那一半的运,是由你握住的。好坏都把责任推到命运的头上,命运不知怎么的成了你放弃选择权的最稳妥的理由。
每次不知怎么面对那些心情的时候,我会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面对心里那个弱小、不知道怎么面对一切的自己。《拥抱你内心的小孩》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就是,也许此生都无法让内心的那个小孩长大,它的叛逆、恐惧、脆弱以及胆小,总是再为大人担心,时时刻刻告诉你这样做会有危险的,也许它的方式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令人匪夷所思,却是以它认为最好的方式护你周全。
你要愿意把它当做你的一部分,而不是排斥那个你觉得无比讨厌的小孩。你不需要强加你不能落泪,不需要很懂事,不需要总是为别人着想。我会脆弱、恐惧、无助,但那才是完整的你,缺了那一角你都不完整。
人们称之为“瑕疵”,但其实不然。“不完美”那才是好东西,能选择让谁进入我们的小世界。——尚恩 心灵捕手
人需要有觉察能力,对自我的感知能力,改变的第一步是知道为什么。当意识到危险之时还不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有危机感才有可能去改变。
最危险的事是沉溺于其中不自知,心安理得的接受着,甚至还觉得那是馈赠才是不被发现的可怕之处。
当连痛苦也成为一种习惯,却也习惯那种感觉,苦难毫无意义,负面在于消磨你对生活的还存有的希望,而它的意义只在于之中的反思与成长。
当你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就并不可怕。每次都尝试做一点改变,总不至于太差。记得我闺蜜和我讲的“锅底效应”,一只蚂蚁在锅底,只要它一直往上爬往上爬总会找到出口的,因为它一直是向上的。还有就是总要去做点儿什么去寻求改变,如果这个状态一直这样下去只会越来越糟,那为什么不去做点什么去改变呢。记得她之前这样和我说,然后结果就是没有什么改变,但是我尽力去做了,我就不会去后悔当初没有去尝试做一些改变,反而觉得放下心里的所想所念。
后来慢慢学会给自己设立一些底线,而以至于有了最坏的结果,不至于崩溃。崩溃的感觉很难承受,总是需要时间去疗愈。而当那个结果是可预知的,最差也不过如此,反而会放下担忧了。也许这是我从前不太在意的一部分,但是而今却觉得这是给自己一个安全的境地的方法之一。你得有壁垒去保全你的那个小世界,而不是任由世界的任何事物把它吞噬掉。还有一片小世界是属于自己的,会觉得很心安。
而当没有给自己限定底线,去衡量某些东西,包括感情,情绪,你不知道你的极限在哪里。某个突如其来的结果总是不可承受的,再任由自己的情绪崩溃下去,信念崩塌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就像人与人之间需要距离感,我总是在两种极端之间游走徘徊,喜欢亲近却又喜欢一个人的空间。人总是需要距离感来维持潜移默化的关系,距离太近也会灼伤对方,你越发侵占一个人的空间,不仅仅因为少了一份尊重感,也少了一份自由感。那份边界感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维系一段关系的长久。
时不时,开始懒懒的对待生活,对待自己。
人需要被唤醒,所以总想记录。或者在记录的时候可以看清自己吧,又或许觉得心很静吧,其实我也不知道。不过有一个导航功能就是提醒你走到哪一步了,提醒你在哪个方向上,有没有偏离轨道。有时候被人说一顿也是当头棒喝,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和问题,而不是迷迷糊糊。
尽自己最大限度去学一些东西,每次懒着不去看书、不去接触别人的时候,总是觉得人生就这样了,没有什么需要学的,那样颓废的感觉总是会冒出来。当去遇见很多厉害人,发现曾经狭隘的认知或者不解的问题的时,才觉得自己很白痴。
很害怕自己混混度日的感觉,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从慢慢开始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开始去为自己而活之时。我越来越把时间留给自己,即使是放空也是一个人自娱自乐,会开始享受这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