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沈从文的印象停留在《边城》里爱慕翠翠的两兄弟身上,然而到底有些模糊,因为我并没有认真读完全文。
也曾经在杂志上读过他与夫人张兆和的轶事:沈从文做老师的时候,张兆和是坐在教室里听讲的学生,沈大胆地给张写了很多封情书告白,张生气地把情书交给了校长胡适,胡适却有意为沈做媒,劝张试着接受他。我不知道张后来是否爱上了他,不过结局是好的,沈从文抱得美人归。
上个月从图书馆借来一本《沈从文散文选》,读了不到三分之一已领略到不少他的有趣之处,不禁感叹一声,原来你是这样的沈从文,是一个值得爱的沈从文!
“我等兄弟姊妹的初步教育,便全是这个瘦小、机警、富于胆气与常识的母亲担负的。我的教育得于母亲的不少,她告我认字,告我认识药名,告我思考和决断——做男子极不可少的思考以后的决断。”——《我的家庭》
母亲的教育奠定了沈从文性情的基础,由此可见一个母亲的性情和见识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做男子极不可少的思考以后的决断”,多么宝贵的品质,觉得老公最缺少的就是这一点,因此我常常认为他没有男子汉气概。他也思考,但之后总是那句“你说该怎么办”?很多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的父母都没教过我们这个,我是进入社会后摸爬滚打吃了很多亏才学会的。等儿子再大一点,我一定要这样教他。
沈从文也学到了母亲的“富于胆气”,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看杀人都不害怕;七八岁时说谎逃学成性,父亲恐吓他“若再逃学说谎,便砍去一个指头”,他仍然我行我素。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怕困难,不轻言放弃,在十四岁那年离开家以后,他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什么事情能难住他。
“逃避那些书本枯燥文句去同一切自然相亲近……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逃学去亲近自然,城里城外上山下河,到处疯玩。这种快乐是我这个从未逃学的乖学生从未体验过的,在孩子的眼里,大自然中的一切,花草树木,飞鸟鱼虫,都是那么地奇妙,比课本上的一行行不会动的文字要有趣味得多。假如以后儿子偶尔逃一次学去玩,我绝不责怪。但还是不能经常逃学,玩得再快乐,不学习的话,都无法表达出那种快乐。
我注意到,沈从文后来离家出行,一直是走水路,乘坐最多的交通工具是船,每到一处小城,他最先描述的是码头。可以说,水与他的生命历程密不可分。逃学后去水里一玩就是几个小时,水让他避开了家人的管教,水包容和鼓励了他渴望自由的天性。水伴随他的出行,送他去到更远的地方,也让他的人生流动不止,水是最不受拘束的,他的人亦如此。
“我们不大关心钱的用处,为的是我们正在生活,有许多生活,本来只须我们用身心去接近,去经验,却不必用一笔钱或一本书来作居间介绍。”——《保靖》
说的真好,我们对待生活对待钱的态度,不就该是这般随意洒脱吗?用心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钱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样工具,我们的生活大可不必受它的支配。
常常听到有朋友抱怨,想去旅行可是没有多少钱。旅行需要多少钱?有很多钱的话,飞机、邮轮、高铁任你选择;没多少钱,也不是寸步难行,火车票很便宜,徒步和骑自行车也是不错的选择。有钱人吃山珍海味,没钱一碗面也可以填饱肚子,有钱人和穷人都只有一个胃,大小也差不多。所以,关键的关键,是你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最烦厌的就是每天睡在同样一张床上,这平凡处真不容易忍受。”——《一个大王》
这分自由不羁的心性,着实让我羡慕敬仰不已。我就是大师眼中的每天睡在同样一张床上的平凡人,且有一旦换张床就无法睡觉的毛病。但我若是能像他那样走过许多地方,睡过荒野、马厩、方桌长凳和稻草堆上,这平凡的毛病大概也能治愈了。
“到后来我便这样决定了:尽管向更远处走去,向一个生疏世界走去,把自己生命押上去,赌一注看看,看看我自己来支配一下自己,比让命运来处置我更合理一点呢还是更糟糕一点?若好,一切有办法,一切今天不能解决明天可望解决,那我赢了;若不好,向一个陌生地方跑去,我终于有一时节肚子瘪瘪的倒在人家空房下阴沟边,那我输了。”
作这样决定的沈从文当时正在湘西一处军队里做书记,主要工作是抄写文书以及在新办的报馆做校对。工作能胜任,日子过得平凡安适,他虽不太甘心,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现状。受了报馆同事新思潮的一些影响,在幸运扛过一场大病及目睹好友惨死后,二十岁的他勇敢地作出了决定——去北京读书。
一如三年前他毅然逃离了一眼望到头的做小乡绅的生活,他的姿态是决绝的,用生命做赌注,赌自己未来的命运。那不甘于平凡渴望自由的一颗心,未知的恐惧迷茫吓不倒他,死亡也无法阻止他前进的脚步。他虽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厌倦了眼下一成不变的日子。
“大家对于地方坏处缺少真正认识,对于地方好处更不会有何热烈爱好……所以当我拿笔写到这个地方种种时,心情实在很激动,很痛苦。觉得故乡山川风物如此美好,一般人民如此勤俭耐劳,并富于热忱与艺术爱美心,地下蕴藏又如此丰富,实寄无限希望于未来。”
一个人只有在离开故乡后,才能真正地懂得故乡。读到这句话后,我可以理解沈从文的激动和痛苦,他也是在离开故乡之后才写的故乡。身在家乡时,会因多年的习惯使然,对于一切好的坏的都能全盘接受,因为千百年来人们都是这样生活。个人即使看到不足想要改变,也是相当困难。只有走出去的人,家乡变故乡,目睹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故乡。远方的故乡,好处可能被放大了些,然而也无意去抹杀它的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