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东北经济那些事(三)战后的东北

战后的东北

二战结束以后的世界格局和国际环境总体上来说不利于东北地区的发展。这种不利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发生战争的危险,一个是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劣势。大国之间的角力,使东北所处的东北亚地区始终处于不确定状态,危及了东北地区的安全。这直接影响了东北地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前景。

二战结束的时候,形成了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美国和苏联的领导人俨然以世界的征服者自居,不顾被占领地区的历史,现状及当地人民的愿望和感受,根据双方各自实际控制的区域,强行对世界版图进行了瓜分,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个世界,为日后世界的和平留下了诸多难以消弥的隐患。在美苏两国的挑拨和纵容下,东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不确定的动荡地区。各国人民没有迎来期盼已久的和平,反而进一步遭受了战争的煎熬。美苏两国各自扶持的代理人互不相让,发动的内战规模更大更残酷。直至朝鲜战场签署了停战协定,东亚地区才迎来最后的和平。而这已经是二战结束八年以后的事情了。然而,对立和冲突并没有化解,而是随着岁月的增长不断积聚,到今天已经到了随时爆发战争的程度,这样难解难分的周边形势,为中国东北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东北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一度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这种优势来之不易,按照正常的路线,是属于应该优先发展的地区。可是,东北亚上空始终笼罩的战争阴云使任何一届中央政府都难下决心把中国经济的重心放在东北。不能把装了所有鸡蛋的篮子放在最危险的地方。复杂的周边国际环境,使东北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淡出了国家长期优先发展战略的视野。东北的领先式主动发展模式失去了动力。在此后的岁月中,东北经济依靠历史的惯性向前发展。其中,不乏五十年代出现的建设高潮,但这都是各种复杂因素作用下的被动发展。东北经济在全国的地位逐渐下降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为日后东北经济的长期大面积滑坡埋下了伏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往事似雾霾 想赶也赶不开 我拼了命挥散 可终究会被笼罩 当我决定缴械投降时 一丝阳光透过缝隙 打在我冰冷的盔甲上 ...
    莫名蓬特人阅读 163评论 0 1
  • 《长相思 夜校归来》 长相思 夜校归来 兴冲冲,意匆匆。 夜校归来一路风,抬头望冷星。 窗外青,窗里明。 四壁涤白...
    五A阅读 227评论 1 0
  • 2015.01.28 No.4 【你的朋友圈有卖面膜的么?】 亲,你的朋友圈里被卖货的刷屏没?是不是有三分之一的信...
    红毒蛇阅读 276评论 0 4
  • 入伏的天气是火热的,尤其是下午三四点坐在乡镇乘交车上。连续半个多月的高温天气,出门都不想张嘴说话,何况还是在闷热车...
    蝉翼呵呵阅读 385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