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说完了用百分之四十的精力做“用户调查”这块,了解了小唐的现状和小唐的目标,并通过间接和直接的方式了解到小唐是一个执行力很强,做事很认真,在收到反馈之后会及时调优的人,同时她不太喜欢特别大的压力,对于职业规划、互联网都还是比较迷茫的。
由此,我确定了怎么按“内容制作”的方式,来教小唐做工作。
“内容”需要根据“用户调查”来进行制作,因为小唐是一个执行力很强,做事很认真的人,所以教给她重复执行性,同时不需要特别多的创造力的工作应该是没太大问题的,比如把文章搬运到不同的渠道,起标题,和排版。
但鉴于学习最好是一件一件的来,难度慢慢的升级,同时每天也只有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教她并且让她去实践,所以第一周只让她做了“搬运”这件事,为了熟悉平台嘛。而第二周让她开始操作起标题和排版这些要花点心思的事,但都是在“搬运”已经非常熟练基本不会花费什么精力的情况才进行的。
同时,因为非常明确的定下了“写出来的内容是为了被更多需要它的人看到”这一目标,所以“在不同的渠道应该起怎样的标题”,“怎样排版才能既节省时间又让读者看起来舒服”,都是不断的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的,比如“一篇在简书上的投稿投给哪个专栏更可能被推送上首页投稿”,这些都是可以不断被挖掘和优化的。
拿“今日头条”举例,它的特点是除了你的关注者会收到文章更新的消息之外,更多是依赖于机器算法对标题以及文章里的内容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后,推送给更个性化的读者。由于是机器算法,所以对于某些定义不清晰的词,比如“防霾”,机器可能不太能理解,但如果改成“预防雾霾”,推荐量就会上涨不少。而这些都是围绕着“被更多的人看到”这一目标来的,所以“制作内容”的时候,一定要让对方清楚的知道你要干嘛,价值是什么,放到实习生身上,就是让TA清楚的理解每一个行为背后的目标,这样才能更有效果的完成任务。而不是沦为一个只懂得执行不知道如何思考的人。
上面讲的是根据小唐本身的特点制作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根据职位的特点制作。因为教小唐做的是运营这件事,对于“用户调查”、“活动策划”、“文案写作”这些技能,其实都是需要掌握的,所以我定的目标是在半年的时间里,让她初步掌握这块的技能,并且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自行学习。
这也是在内容制作的过程中,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找尽一切办法优化效果这一点”上的原因。因为优化的套路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优化”的思维是不变的,教“套路”并实践是掌握套路最好的方式,也是理解“思维”最好的方式。
“内容制作”这一块,我也大概用了百分之四十的精力。
而把“内容”放进“投放渠道”,一方面是为了看“布置的内容”在工作中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检验我布置的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我带人的风格她是否能接受。
这个“投放的渠道”当然是实习生本人啦。而“数据反馈”即是工作的效果,这个是可以直接从文章在各个渠道的数据以及她本来的领导的看法里得到的。而任务的难易程度则可以看她完成任务的速度以及效率中得到,至于带人的风格接受与否,则可以看教她方法、概念、思维时她的微表情、回复文字的语气等等。
目前来看,一个星期普及一到两个新套路并让她操作她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同时也不会给她带来太大的压力,此外,大量和渠道运营相关的文章发给她之后,她有些看了之后还不是特别能够理解应该提取哪些信息,所以文章这部分得选得更少更精练一些,并且在分析这块让她多做一点。
而这些根据“投放渠道”之后的“数据反馈”进行的调优,则是“内容调优”咯。
而这部分的内容,需要在以后偶有的指导过程中,不断的调整和优化。
而等她掌握基本的套路以及自行学习的方法之后,就可以胜任最基本的运营岗位,并且还能明白应该怎么去向更高级别的运营升级了~
这只是每天大概三十分钟的指导,不过我相信各位读者会发现这是件很花心思的活。同时思维方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中间的很多小细节都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调整的,还是那句话,思维比套路更重要,毕竟明白目标之后,搞定目标就行。